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發展森林食品、林下經濟,不斷挖掘培育‘森林糧庫、錢庫’。”這一重要論述明確了要以生態保護為前提、以市場為導向,通過推進林權改革與開展多元經營,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最終實現百姓增收與生態效益的雙贏的發展方向。廣西鳳山縣創新出“核桃+中藥”林下經濟模式,將當地地理標志產品鳳山核桃與中藥材套種,把藥材、果樹疊種在同一幅山水里,以短養長,以藥養林,以耕讀傳家。石山里長出了“萬元田”,荒坡上升起了“綠色銀行”,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動案例。2025年7月21日, 廣西師范大學“林藥雙興”調研團隊前往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鳳山縣佳弘種苗有限公司,開展實地調研并與公司負責人展開深度訪談,進一步了解該公司核桃加中藥生產模式的發展歷程、運作情況及其對鄉村振興的推動作用。
調研伊始,公司負責人向調研團隊詳細介紹了佳弘種苗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公司創新采用 “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 的生產模式,通過公司統籌資源、基地保障品質、合作社協調組織、農戶參與生產的緊密聯動,形成從源頭到終端的完整產業鏈條,既為農戶提供了穩定的增收渠道,又推動了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從而有力促進鄉村振興。目前,公司在鳳山種植十大功勞超過1.5萬畝,負責人指出,與傳統單一種植模式相比,林下套種的模式不僅能夠有效利用林下空間,還能帶動農戶實現雙收入,為農民增收提供了鄉村振興的“金鑰匙”。他認為,鳳山縣踐行 “生態為基、產業為翼、創新為魂” 發展邏輯的生動實踐,不僅構建起 “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群眾幸福靠山” 的特色發展模式,更以有效帶動農戶收入持續增長,成為這一模式對當地經濟發展最突出的貢獻。


(圖為廣西師范大學林藥雙興調研團隊與公司負責人深度交流)
此外,調研團隊還了解到公司在品牌建設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果,包括獲得龍頭企業稱號、廣西第一示范基地、定制藥園以及縣示范基地、全國縣示范基地等榮譽。不僅如此,負責人透露,公司未來將積極與藥廠對接,拓寬產品銷路,確保產品不愁賣,以及強化示范帶動、創新融資方式、發展特色產業,持續推動林下產業擴面、提質、增效。


(圖為廣西師范大學林藥雙興調研團與公司負責人的合照)
在桂西北的云山褶皺里,鳳山把億萬年風化的石頭當作宣紙,先讓一株株核桃寫下遒勁的“豎”。它們根須如篆,抓住瘠薄的土層,也抓住一個縣域對“綠水青山”最執拗的想象。十年光景,38萬畝核桃林翻山越嶺,把石漠化的傷疤,一寸寸繡成了綠浪。套種,是人與土地的一場相互成全;振興,是一株樹、一味藥、一群人,在喀斯特深處攜手寫下的“山河可治,歲月可醫”。此次調研不僅為調研團隊后續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如何更好地推廣林下經濟模式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寶貴經驗,進一步堅定了團隊探索鄉村振興實踐路徑的信心與決心。鳳山縣的林下經濟模式,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寫照,當地通過“向林要地、向林要效、以林增收”的創新實踐,將豐富的生態資源轉化為富民強縣的滾滾財源,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的鄉村振興的致富“新引擎”。
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林藥雙興調研團韋唯/文 張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