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澳角村
PROLOGUE
船兒劃破浪紋
魚兒銜來晨光
澳角以海洋為紙
創新作筆,文旅為墨
暈染漁村振興的詩意長卷
The boat cuts through ripples
fish carry the morning light
Aojiao uses the ocean as paper
innovation as pen
culture-tourism as ink
painting a poetic scrol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圖為實踐隊隊員與林湖斌書記在四嶼民宿前合影
進入澳角村
6 月 29 日上午,“東嶼循跡”實踐隊追尋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抵達
鄉村振興示范村澳角村,問訪創新創業領頭人物林湖斌,探究鄉村振興成功之道。01
電商揚帆拓市場 民宿聚力興鄉邦
Rural revitalization
林湖斌,1985 年生于福建東山澳角村。2003 年 12 月投身軍旅,雖僅兩
年服役期,卻連續榮獲“優秀士兵”稱號。軍旅淬煉的堅毅品格與使命感,成為
他人生的重要底色。
2005 年 12 月退役返鄉,林湖斌進入村委會工作。憑借偵察兵的敏銳
洞察力,他率先推動澳角村漁業產業升級,將漁獲儲藏從“散冰”冷凍革新為“冰
柜”速凍,每條漁船增收萬元。隨著東山海鮮聲名遠揚,他緊抓電商機遇,成為
當地首批“觸網”海產商,通過初加工儲存與直播帶貨,實現海鮮年銷售額超
600 萬元。

圖為四嶼民宿內擺放的東山特產
2021 年,林湖斌轉戰縣城直播,運營雙賬號拓展銷路;2023 年創辦“四
嶼民宿”,并于次年正式開業。依托澳角村“五海”資源(海洋捕撈、海鮮電商、
海洋民宿、海水養殖、海洋旅游),他大膽開拓“第六海”——海上運動產業,打造集出海捕魚、摩托艇、潛水、趕海等十大項目的海上旅游基地,還引入帆船、
潛水運動,豐富業態。

圖為四嶼產業的海上運動基地
創業過程中,林湖斌發現游客對海景住宿興趣濃厚,便以民宿為核心,
通過直播引流,構建“吃住玩購”一站式體驗,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實現旅游
二銷與特產銷售的聯動增長。他創立的“四嶼”品牌,已覆蓋海洋產業“游、購、
娛”全鏈條,推動漁耕與旅游深度融合。
作為創業帶頭人,林湖斌積極參與“青春精準扶貧”,踐行“邊創業、邊
發展、邊幫扶”理念。如今,他不僅是東山四嶼商貿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的法定
代表人、控股股東,還與合作伙伴共同布局多元投資項目,以創新精神持續書寫
澳角村的振興傳奇。圖為四嶼民宿內擺放的展板
02
言說創業道 引領共富潮
Rural revitalization圖為實踐隊隊員拍攝林湖斌書記
問
作為較早觸網的海產商,當初嘗試電商和直播時遇到過哪些困難?
答
剛開始做電商時,傳統漁業模式的瓶頸很突出——海鮮拉回本地賣,由于周邊區域海貨盛產、
競爭壓力大、滯銷嚴重。于是開始轉型電商,可新問題又接踵而至:物流體系不健全,偏遠
地區配送難;啟動資金幾乎空白,收購海鮮、建凍庫的錢都得四處籌措,生產鏈搭建也毫無
經驗。最煎熬的是銷售關,起初嘗試半夜直播,一場下來只有兩三百塊銷售額,堅持了四五十天,突然有天兩小時爆賣幾萬,才算看到希望。于是繼續堅持下去,漸漸擴大直播規模,
開創直播賬號。
問
后來在電商運營中,又遇到過哪些關鍵挑戰?
答
從微商轉向抖音直播時,燒錢是最大坎。投廣告、養號、培訓主播客服全是成本,行業里
90%的人熬不住虧損就放棄了。我們試過用最小資金起步,先幫家鄉特產找渠道,不盲目建
倉庫,慢慢摸索。比如有次釣到超大石斑魚,就借勢做不定時推廣,才逐漸打開流量。后來
核廢水事件輿論引發海鮮購買減少,我們就帶顧客體驗打魚、潛水,用“信任經濟”證明產
品安全,把線上客源引流到線下。
問
現在澳角村成了‘微商村’,您如何看待這種業態競爭?
答
競爭確實激烈,但危機感反而推著我往前走。搭上抖音直播的爆火之風,現在我們微商、直
播并行,還自建了倉儲。民宿就是線上線下結合的嘗試——起初承包村民小洋房,后來做成
與熱鬧中心的南門灣差異化的“四嶼民宿”,去年到今年營業額兩百萬。雖然位置較偏,但
主打休閑體驗,和周邊景區錯位發展,反而帶動了村里餐飲、特產銷售。
問
未來還有哪些開拓計劃?
答
向海業態肯定要繼續擴展。現在正和學校合作開發研學項目,還成立了海上救援隊,把旅游、
安全和產業結合起來。總書記曾來澳角村考察,給了我們很大動力。接下來想把餐廳、海上
運動項目做得更精細,比如民宿娛樂項目體驗,爭取把吃喝玩樂一條龍做到更高品質,為旅
客帶來至好的體驗。未來想讓“吃住玩購”全鏈條都能串聯起漁村特色,帶著村民把這片藍
海越拓越寬。實踐隊員們對林湖斌先生進行專訪。
林湖斌先生為實踐隊隊員們介紹退伍軍人優待服務。林湖斌先生為實踐隊隊員介紹展品
實踐隊參觀習總書記曾親切問候過的漁業產品專柜03
商網揚帆開富路,青創逐浪啟新程
Rural revitalization
從澳角村的創業實踐中,年輕人能汲取諸多寶貴經驗。創業首先需要
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敢于創新的勇氣。林湖斌正是憑借對市場趨勢的精準把握,
將傳統漁業與電商直播相結合,以“散冰改速凍”的技術革新提升海產品附加值,
用“半夜直播”的執著探索打開銷售新渠道,這種敢為人先、不懼失敗的精神,
是創業成功的基石。
同時,創業不能單打獨斗,個人的成長與集體的發展緊密相連。林湖
斌沒有獨享成功果實,而是主動分享凍庫建設、流量運營等實戰經驗,帶領鄉親
們將澳角村打造成“微商村”,把個人的創業之路拓展為集體的致富之路。他整
合海鮮電商、民宿旅游、海上運動等多元業態,構建起“吃住玩購”全產業鏈,
讓漁村的“五海”資源升級為“六海”產業生態,不僅盤活了鄉村經濟,更讓村
民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而青年創業者則是其中的生力
軍。當無數年輕人像林湖斌一樣,將個人理想融入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用創新
思維激活鄉土資源,用實干精神帶動鄉親發展,就能匯聚成推動共同富裕的磅礴
力量。每個人的奮斗微光,終將匯聚成民族復興的璀璨星河;每個鄉村的振興實
踐,都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的堅實基石。青年創業者們在追求個人價
值的同時,更應勇擔社會責任,讓青春在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間綻放絢麗之花,
為實現共同富裕、民族復興貢獻青春力量。圖為林湖斌書記向隊員展示的四嶼民宿內的景象踏上關帝文化園
PROLOGUE
青磚舊瓦藏歲月
霓虹勾勒新輪廓
古老技藝織就時尚脈絡
文化遺產乘創新之舟
駛向致富星河
Green bricks and old tiles hide years
Neon outlines new contours
Ancient crafts weave a fashionable vein
Cultural heritage sails on the boat of innovation
Steering toward the starry river of prosperity

圖為實踐隊隊員在關帝文化產業園前合影
踏入關帝文化園
“東嶼循跡”實踐隊走過習總書記視察過的關帝文化園,發掘傳統文化的寶藏
價值,探究文化遺產轉為鄉村振興動力的秘密。圖為關帝文化產業園內擺放的總書記考察時的照片
在福建東山縣銅陵鎮岵嶁山腳下,關帝文化產業園枕山襟海,氣勢雄渾壯闊。
園內的東山關帝廟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不僅
是兩岸同胞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更是連接海內外華僑華人的精神橋梁,榮膺海
峽兩岸交流基地、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稱號。這座歷經 600 余載風雨的古
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廟宇內外,彩瓷剪貼雕造型生動、流光溢彩,鎏金畫筆觸
細膩、富麗堂皇,各類藝術珍品交相輝映,宛如一座凝固的“閩南建筑藝術博物
館”,無聲訴說著中華傳統建筑藝術的精妙絕倫與無窮魅力。
01
深挖文化遺產,傳承非遺技術
東山關帝廟擁有 600 多年的悠久歷史,承載著厚重的傳統文化,是當之無愧
的文化瑰寶。其不僅是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更是閩
南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廟內大量精美的彩瓷剪貼雕、鎏金畫等藝術瑰寶,充分
展現了閩南傳統建筑藝術的高超技藝。這些獨特的非遺技術,是傳統文化的精髓
所在。關帝文化園通過系統梳理和研究,建立非遺技藝傳承體系,邀請老藝人傳
授技藝,培養新一代傳承人,讓這些古老的非遺技術得以延續和發展,守護住傳
統文化的根脈。

圖為園內的文創和非遺文化
02
融合現代創意,開發文創產品
關帝文化園緊跟時代潮流,積極探索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結合點。以東山
關帝廟的文化遺產為靈感源泉,將廟中的建筑元素、藝術圖案、歷史故事等融入
文創產品設計中。推出了一系列涵蓋文具、飾品、家居用品等多個品類的文創產
品,如以彩瓷剪貼雕圖案為裝飾的筆記本、以當地特色吉祥寓意樣式所制的冰箱
貼、用漳繡手藝所制的團扇等。這些文創產品既保留了傳統文化的韻味,又符合
現代消費者的審美和使用需求,一經推出便受到市場的廣泛歡迎。文創產品的開
發,不僅為游客提供了富有紀念意義的旅游商品,也讓傳統文化以更鮮活的方式
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實現了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圖為園內的文創商店
03
創新旅游模式,發展旅游經濟
為了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關帝文化園與時俱進,創新旅游發展模式。結
合當地的自然景觀和民俗文化,推出特色旅游線路,將關帝文化園與周邊的海濱
風光、漁村風情等旅游資源串聯起來,形成多元化的旅游產品體系。同時,積極
開展文化節慶活動,如關帝文化節等,通過舉辦民俗表演、非遺展示等活動,吸
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游覽,有效帶動了當地餐飲、住宿、交通等相關產業的發
展,推動旅游經濟蓬勃發展。
04
以文化促振興,推動鄉村發展
東山關帝文化園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旅游經濟的繁榮創造
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當地居民可以在景區從事導游、服務、文創產品制作等工作,
實現家門口就業,增加了經濟收入。文創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周邊鄉村手工藝產
業的興起,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此外,隨著文化園知名度的不
斷提高,東山的形象得到了極大提升,吸引了更多的投資和資源向東山匯聚,進
一步推動了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完善,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圖為關帝文化產業園內標語
跟隨總書記的足跡,我們來到了澳角村與關帝文化園。通過實踐探索,我
們深刻了解到,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要激活文化遺產,挖掘其時代價值,方
能讓傳統煥發新生。在鄉村振興征程中,國企與民營企業攜手并進,國企發揮資
源與政策優勢,民營企業以靈活創新模式破局,二者形成強大合力。通過創新驅
動文化遺產轉化利用,賦能鄉村特色產業,促進鄉村經濟繁榮、文化傳承,共同
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