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中國礦大(北京)力學與土木工程學院赴金誠信“數礦衡控、智礦擎序”社會實踐團(以下簡稱“實踐團”)走進北京金誠信礦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開展了一場兼具專業性與實踐性的暑期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涵蓋力學、機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應急管理等多個專業,通過企業深度介紹、前沿技術體驗、專家互動訪談等環節,全面洞悉礦業行業的發展現狀與技術前沿,為專業學習與職業規劃奠定了扎實基礎。

圖1-實踐團到訪金誠信公司
圖片介紹:實踐團成員與馬經理在公司大堂進行合影留念。
上午9:00-9:30:公司介紹,初識金誠信
在五樓第一會議室,金誠信礦業人力資源管理中心馬井彪、魏千程兩位領導對實踐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活動伊始,實踐團成員依次介紹了自身專業背景與實踐訴求,展現出對礦業領域的濃厚興趣。隨后,兩位領導從公司整體概況、市場布局、業務板塊、企業文化及愿景規劃五個維度,系統解讀了金誠信礦業的發展脈絡。
介紹中,公司創始人王先成的“六代礦業傳承”故事尤為引人注目。自上世紀90年代投身礦業以來,王先成依托家族深厚的礦業積淀,創立了金誠信礦業。“金誠信”之名蘊含深意:“金”取自與山東黃金等核心合作單位的協同基因,“誠信”則是企業堅守的核心價值觀,這一理念在公司前臺“心善誠、言善信,誠信有道”的文化展示中得到鮮明體現。此外,股份公司董事長王新凱、總裁黃海峰等核心管理團隊的專業背景與行業貢獻也被重點介紹,其在產學研融合、專利研發等領域的成就,讓實踐團成員對企業的技術實力有了初步認知。
在業務層面,公司自1997年成立以來,已構建起覆蓋礦山服務、資源開發、科技創新、裝備制造、貿易流通的五大業務板塊,擁有礦山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爆破作業單位許可一級等頂級資質,并于2015年6月30日在上海主板掛牌上市(股票簡稱“金誠信”)。國內市場方面,公司項目遍布黑龍江遜克、安徽廬江、海南昌江等20余個省份;海外市場則拓展至贊比亞、塞爾維亞、哥倫比亞等10余個國家,其中贊比亞鉛筆芯項目已穩定運營22年,成為中資企業海外可持續發展的標桿,2025年5月更迎來贊
比亞總統親臨考察,彰顯了國際社會對其運營實力的高度認可。實踐團成員認真記錄公司發展歷程中的關鍵節點,并不時就礦場分布、技術應用等細節提問,互動氛圍熱烈。
上午9:30-10:00:展廳參觀,感受科技魅力
在魏千程的帶領下,實踐團前往十六樓展廳,開啟了一場“沉浸式”科技體驗之旅。展廳內,實踐團成員首先了解了公司的使命愿景與榮譽體系——從“打造國際知名、國內領先的安全礦山、生態礦山、智慧礦山”的愿景,到境外工程魯班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等百余項榮譽,全面展現了金誠信礦業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
更令實踐團成員震撼的是前沿技術的直觀呈現:通過3D動漫演示,成員們清晰看到智能礦場的井下作業全流程,從鑿巖臺車的精準定位、爆破參數的智能設定,到無軌卡車的自動轉運、充填系統的實時監測,機械化與智能化的深度融合顛覆了傳統礦業的“粗放印象”;借助AR技術,成員們仿佛“親臨”井下巷道,可360度觀察支護結構、通風系統、設備運行狀態,甚至能模擬遠程操控采礦機作業,切身感受“智慧礦山”的發展成果。魏千程介紹,這些技術是公司“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三步走戰略的落地體現,目前已在國內黃山項目、海外卡庫拉項目等成功應用,不僅大幅降低了井下作業風險,還將開采效率提升了30%以上。展廳內的先進設備模型,如藍景鉆機、雙臂鑿巖臺車、自主研發的井下防爆服務車等,進一步加深了實踐團對“大型化、智能化、無軌化”發展趨勢的理解。

圖2-實踐團成員體驗VR采礦技術
圖片介紹:實踐團成員在展廳體驗VR技術,模擬遠程操控采礦機作業。
上午10:00-10:30:技術訪談,解答專業疑惑
返回五樓第一會議室后,金誠信礦業技術管理中心逄銘璋總經理與實踐團展開深度交流。實踐團成員結合專業背景,圍繞礦業技術創新、國際競爭力、人才培養等核心問題踴躍提問,展現出較強的專業思考能力。
針對“智能化技術與傳統開采模式的差異”,逄銘璋總經理以“地表遙控采礦機如操作游戲機”作比,詳細解析了公司在智能化領域的探索:目前井下固定設備(如水泵、風機)已實現全自動控制,部分移動設備(如采礦機)可通過地表遙控操作,但受井下復雜地質環境、信號傳輸限制等因素影響,完全無人化仍需突破效率瓶頸(當前智能化設備效率約為人工干預狀態的50%)。在國際競爭力方面,他透露公司海外業務占比已超60%,核心優勢在于“技術硬實力+成本控制力”——相較于歐美企業,中方團隊能在保證工程質量(如境外工程魯班獎)的同時,將項目周期縮短15%-20%,這也是波斯瓦納、剛果(金)等國業主選擇合作的關鍵。
談及人才培養,逄銘璋強調公司構建了“校招為主、社招為輔”的培養體系:校招學生通過“輪崗實訓—專項培養—技術管理”的路徑成長,例如采礦專業學生需先在井下熟悉設備操作3個月,再進入設計院參與方案優化;社招則側重引進成熟技術人才,但需通過6個月企業文化融入期。他特別鼓勵實踐團成員:“力學、機器人、計算機等專業都是智慧礦山的剛需,公司博士后工作站、高鐵充填實驗室等平臺,隨時向有志于礦業創新的年輕人開放。”
上午10:40-11:10:礦業管理4.0,探索管理創新
行政管理中心周璜經理為實踐團詳細介紹了公司的“礦業管理4.0”體系。作為推動管理升級的系統化工具,礦業管理4.0以“管理標準化”為核心,以“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為支撐,是在前期標準化管理基礎上的全面升級。
周璜經理結合實例闡述了體系的實踐價值:安全管理平臺通過將國家“雙重預防機制”拆解為“下井人員每日檢查清單”,借助APP實現隱患照片實時上傳、整改進度全程追蹤,確保每個環節達標率不低于85%,該系統已被中鋁、金川等多家企業借鑒;三維地質信息系統通過建模整合礦體分布、巷道走向、勘察孔數據,結合巖土力學參數精準預測頂板穩定性,為支護方案提供科學依據;計件工資系統則實現了工人工作量與工資核算的實時關聯,通過手機APP即可查詢,體現了“多勞多得”的公平原則。這些工具的應用,有效提升了企業的管理效率與標準化水平,彰顯了金誠信礦業“禁止分包、自主施工”的務實理念。

圖3-周經理介紹管理4.0技術
圖片介紹:周璜經理為實踐團詳細介紹了公司的“礦業管理4.0”體系。
上午11:25-11:45:共享午餐,結束行程
活動最后,在馬井彪的安排下,實踐團成員在公司負一樓食堂享用了午餐。席間,成員們仍圍繞“智慧礦山的技術瓶頸”“海外項目的人才需求”等話題熱烈討論,紛紛表示此次實踐收獲頗豐。
實踐感悟:從校園到企業,搭建知行橋梁
活動尾聲,實踐團在公司食堂共進午餐,席間仍圍繞 “礦業 + AI”“海外項目人才需求” 等話題熱烈討論。來自人工智能學院的張榮洲表示:“原本以為礦業與計算機無關,今天才發現,井下 5G 覆蓋、設備物聯網、數據建模都是 AI 的用武之地,未來的研究方向有了新靈感。”安全工程專業的張持則對 “雙重預防機制” 印象深刻:“課堂上的理論在金誠信的系統里找到了落地路徑,這就是實踐的價值。”
通過此次活動,數礦衡控、智礦擎序社會實踐團不僅全面了解了金誠信礦業的發展歷程、技術實力與管理模式,更在理論與實踐的碰撞中,深化了對礦業行業的認知。實踐團成員表示,將把此次所學融入專業學習,為未來投身礦業領域、推動行業創新發展積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