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上海景區“游煙”現象,華東政法大學生揭示現實治理困境
“游煙”即“游走”的煙,是吸煙者在室外一邊走路(或騎車)一邊吸煙形成的煙霧。
作為國內最早實施控煙法規的城市,上海控煙始終走在前列,早在2010年便頒布了《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而最近上海宣布升級“控煙令”,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包括“控煙行動三部曲”、《室外吸煙點設置與管理要求》等,致力于室外控煙與“游煙”治理。關于治理效果如何?華東政法大學的同學用實踐調研給出了答案。
2025年暑期,一支來自華東政法大學名為“怎樣吸煙才對”的大學生實踐團隊,深入上海市迪士尼度假區、辰山植物園、武康路、外灘等多個熱門景區,開展了“游煙”治理專項調研活動。團隊通過線上線下問卷、實地觀察、游客訪談、工作人員交流等方式,系統了解了上海市景區“游煙”治理政策的落實情況,旨在為優化景區控煙環境、完善城市相關治理措施提供實踐參考。

在上海迪士尼度假區,作為第二批室外二手煙控制先行場所,團隊觀察到園區雖設置了吸煙點并張貼了大量禁煙標識,但仍存在明顯治理盲區。如在熱門項目排隊區,周圍有不少兒童,有游客公然吸電子煙,卻無工作人員勸阻;在奇想花園等無項目區,長椅旁煙頭遍地,吸煙者聚集卻未見工作人員干預。

更值得關注的是,園區吸煙點因陰涼處稀缺,竟成為老人、兒童的臨時休憩區,違背了吸煙點隔離吸煙人群的初衷。而度假區外的迪士尼小鎮吸煙點則位置偏僻、標識模糊,游客需反復詢問才能找到,部分游客最終選擇在路邊隨意吸煙。

在上海市辰山植物園,其調研結果更顯矛盾。園區雖在官方渠道明確“禁止吸煙”,但實地可見多處違規吸煙現象,甚至有保潔、保安等工作人員在園內吸煙。

團隊發現,園區禁煙標識數量少且位置隱蔽,更存在與“全面禁煙”政策相悖的不規范吸煙點——一處緊鄰檢票排隊區,另一處僅在洗手間門口設置滅煙柱充當“吸煙點”,均不符合上海市室外吸煙點設置標準。當團隊向工作人員反映時,得到的回應卻是“園區太大管不過來”,“主要靠自覺”,凸顯出管理執行的乏力。

武康路與外灘作為首批室外“游煙”治理試點區域,本應是控煙示范窗口,卻同樣問題突出。武康路在人流高峰時段未見勸導員在崗,多數游客和商戶表示“從未見過勸煙人員”;吸煙點要么設在人群密集的垃圾桶旁,要么隱蔽在巷子深處且無標識,線上地圖也未標注位置,團隊詢問游客中心工作人員和12345控煙熱線均被告知無吸煙點。外灘的情況更為嚴峻,步行街未設規范吸煙點,工作人員甚至告知“路上可以隨便吸”,外國游客直言“未感受到有效的控煙措施”。兩地普遍存在工作人員對控煙政策不熟悉、引導缺位的現象,與“柔性勸導+吸煙點建設”的試點要求相去甚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團隊也思考了一些方法——
首先,景區應在入口處、主要通道、休息區等顯眼位置,統一增設清晰的禁煙標識與吸煙點指引,確保游客在園區內任何區域都能快速識別相關規定與吸煙點位置。同時可以參考迪士尼設置專門的小程序,在小程序上標明吸煙點所在位置,提供舉報方式。
其次,景區應該設置專門的勸煙員而非過度依靠志愿者,同時明確勸煙員的工作時間與職責范圍。問卷顯示,有超九成受訪者在上海景區未見過勸煙員,超五成受訪者因怕沖突未勸阻游煙,反映出游煙治理力量仍需加強,景區管理方應結合人流高峰合理排班,保證重點時段有足夠人員在崗。要對勸煙員開展統一培訓,使其熟悉控煙政策、勸導技巧及景區內吸煙點分布,提升勸導效率,同時加強景區內部員工管理,嚴禁工作人員在禁煙區吸煙,發揮示范作用。
最重要的一點,要明確權責。受訪者普遍對當前控煙措施評價偏低(平均 2.88/5 分),因此,在景區,管理方就應率先承擔起主體責任,全面負責景區內吸煙點的規劃、建設、維護以及勸煙員的招聘、培訓和管理,確保各項控煙措施落到實處。社區街道則需配合景區做好周邊區域的控煙工作,合理安排志愿者的工作時間,確保在景區周邊人流密集時段有勸導員在崗,避免出現管理真空。執法部門應加強與景區的聯動,形成一套針對景區內違規吸煙行為的處罰流程和標準,定期到景區開展執法檢查,對景區上報的多次違規且不聽勸阻的游客依法進行處罰,增強控煙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團隊同時也認為,城市規劃還需兼顧需求與規范。就問卷結果來看,接近七成的填寫者表示從未見過吸煙點,因此需要根據人流量,合理設置吸煙點數量以適應吸煙人群需求。而與此同時,吸煙點建設也不可脫離規范,要遵守選址遠離人群密集區、兒童活動區等具體規則。這就要求相關部門應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為吸煙點建設、柔性勸導提供法律依據。
社會各界也應共同助力提升公眾的控煙意識,此項工作既是基礎環節,亦面臨較大挑戰。唯有扎實、全面地推進宣傳教育,明確傳達對吸煙問題的嚴肅立場,方能使目前占81.5%的對上海市控煙政策尚不了解的受訪群眾逐步轉變觀念:引導吸煙者不再嗤之以鼻,亦促使非吸煙者主動發揮監督與參與的作用。
最后,不論是在大范圍的城市還是小范圍的景區,吸煙問題管理起來確實很難,但困難不應該成為回避問題的借口。吸煙者固然有權利滿足個人需求,但不該以犧牲他人健康為代價;非吸煙者固然也有權利保護自身健康,但不該以禁止他人需求為要求。公共服務的管理智慧,恰恰體現在平衡不同群體權益、守護公眾利益的能力上。
此次暑期社會實踐,不僅是大學生團隊將理論知識與社會現實結合的一次深入實踐,更通過第一手調研數據,揭示了上海市景區“游煙”治理中政策執行與現實需求的落差。團隊所記錄的吸煙點設置不規范、勸導機制不健全、管理權責模糊等問題,可為相關部門優化控煙政策提供具體參考。團隊成員的最終目標就是希望讓每一位游客在清新空氣中享受游覽樂趣,助力上海建設更具文明質感的國際化旅游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