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鄂西山區,綠意盎然。湖北醫藥學院全科醫學院“醫者筑夢”社會實踐隊的師生們,來到恩施州利川市謀道鎮中心衛生院,與在這里工作的農村訂單定向生展開了一場深入對話,探尋母校培養模式與基層醫療工作的緊密聯結。
“作為農村訂單定向生,您認為母校的培養模式如何助力基層工作?”實踐隊隊員率先拋出問題。
正在診室整理病歷的定向生放下手中的工作,笑著回應:“在湖醫藥的五年,我深刻體會到學校‘三基并重’的培養理念——臨床技能、溝通能力、醫德教育同步推進。”他進一步解釋,低年級時通過學習急救技能、開設《臨床技能實訓》課建立實操意識和掌握基礎實操技能,高年級通過實習和技能統考強化實操能力。“這種‘早臨床、多臨床’的模式,讓我們在基層面對多樣需求時更有底氣。”

他回憶起一位前輩的話:“基層最缺的是能看病、懂溝通、有醫德的全科醫生。”而學校正是圍繞這三點設計課程,“比如公共衛生課教我們慢病管理,溝通實訓課模擬醫患場景——這些如今都是我服務鄉鎮居民的‘看家本領’。”
實踐隊隊員又問及參加臨床技能競賽的經歷對團隊協作的影響,定向生的話匣子再次打開:“20**年我參加‘全國臨床技能競賽華中賽區賽’,和隊友們每天訓練超過10小時。競賽覆蓋心肺復蘇、創傷包扎等全科項目,要求團隊在模擬急診中分工協作:有人主操作,有人記錄時間,有人安撫‘家屬’。”
“最難忘的是其中胸痛患者處理賽站:我負責心電圖判讀,隊友同步問診和準備藥物。”他感慨道,這種“以賽促學”的經歷,讓他們深刻理解——基層醫療沒有單打獨斗,只有團隊才能守住健康防線。“現在在衛生院,我們延續競賽的默契:遇到批量外傷患者時,分工登記、分診、處置,效率提升一倍以上!”

一旁的衛生院院長聽聞對話,也忍不住稱贊:“像他這樣的訂單定向生,真是我們院的優秀人才!不僅熟練處理常見病,還主動牽頭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更難得的是他的醫者三心:技能用心、溝通耐心、服務仁心,真正實現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走訪尾聲,這位定向生還特意為實踐隊錄制了一段視頻,鼓勵母校的學弟學妹:“學弟學妹們好!我是20**級定向生,現任職于恩施州利川市謀道鎮中心衛生院。我想對你們說三句話:
1.別低估母校的培養:從急救實訓到畢業統考,學校的‘全周期技能培訓體系’讓我們比同齡人更早勝任臨床。多利用開放技能中心和競賽機會——當年我就是在繃帶包扎練習中悟出‘熟練即安全’的真諦!
2.別輕視基層的舞臺:記得蘭明銀校友的鼓勵:‘爛窯出好貨’!鄉鎮衛生院是錘煉全科能力的熔爐。我在這里既做診療,也管公衛,還參與村醫培訓——這種‘多維成長’在大醫院很難實現。
3.別忘記‘醫者三心’:技能要用心,競賽教會我嚴謹;溝通要耐心,方言能拉近與村民距離;待人要仁心,就算緊握病患的手也能止痛。
最后送大家一句話:全科醫生的價值,不在無影燈下,而在百姓家門口的燈火里!期待在基層與你們并肩同行!”

這段充滿真誠的分享,讓實踐隊的師生們對定向培養模式有了更直觀的認識,也更清晰地看到了青春力量在基層醫療領域綻放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