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省漠河市,一群大學生志愿者在這個暑假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教育實踐。夢圓薪火實踐團的成員們立足自身專業優勢,結合當地學生特點與需求,精心設計開展了系列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用愛心和智慧為北疆孩子的成長之路點亮了一盞明燈。
興趣領航 融趣于學激活思維
“晚霞”與“汽水里的氣泡”相遇,“楓葉”與“晚風”低語——這些充滿想象力的組合出自漠河孩子們創作的拼貼詩。語文課上,老師們別出心裁地組織這項活動,讓孩子們在零碎詞句間發掘潛藏的詩意,用純真想象繪就美好的語言畫卷。
實踐團的教學設計充滿了這樣的巧思。數學課上,“數字炸彈”等趣味游戲鍛煉著孩子們對數字的敏銳度和邏輯思維能力;英語課上,老師們通過精選英文影片,在生動語境中穿插詞匯講解與口語練習;科學課上,孩子們通過親手操作趣味實驗,直觀領悟物理奧秘;生物課則巧妙引入“劇本殺”形式,通過模擬疾病傳播與防治情景,深入淺出地科普健康防護知識。

人文社科課程同樣精彩紛呈。歷史老師引導孩子們繪制清晰的時間軸,理清歷史發展脈絡;地理老師通過省份拼圖游戲,讓孩子們在動手操作中熟悉中國各地行政區劃與風貌;政治課借助“你劃我猜”游戲,讓抽象的專業術語變得生動可感。

多元拓展 賦能成長塑造人格
拓展課程上,實踐團同樣傾注了無限熱情與巧思。書法課上,孩子們在老師指導下臨摹《玄秘塔碑》,在一筆一劃中感受傳統文化韻味;民族歌舞課上,朝鮮族傳統歌舞被引入課堂,青春舞姿成為校園里靚麗的風景線;音樂課上,全體師生齊聲高唱《追夢赤子心》,激昂歌聲點燃每個人的熱情。
實踐團還特別關注學生未來發展,開設了職業規劃課程。通過舉辦“人生拍賣會”等新穎形式,鼓勵孩子們大膽暢想未來,思考人生價值與目標。所有這些課程都旨在傳遞一個信念: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灌輸,更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過程。

精耕細作 教研相輔提升質量
為確保教學質量,夢圓薪火實踐團高度重視教研活動。教學與研究相輔相成,貫穿實踐全過程。
教研工作早在啟程前便已開始。成員們通過查閱資料、集體討論,初步規劃課程方向和內容框架。一登上前往漠河的火車,“準老師”們便利用行程時間緊張備課,不斷打磨教案,尋求各種有趣且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材料。
在漠河的兩周時間里,實踐團共計完成了七十余堂課的教學任務。無論哪位成員上課,教室后排常常會出現幾位“旁聽”老師。他們認真聆聽,詳細撰寫聽課記錄,不僅關注授課者的教學內容與方法,也細心觀察學生反應與接受程度。聽課結束后,實踐團會及時組織評課活動,大家坦誠交流課堂中的優點與不足,分享教學心得,共同探討優化課程設計、改進教學策略。
這種互幫互助、共同研討的氛圍,極大地促進了每一位成員教學能力的提升。他們通過扎實的教研活動,不僅提升了自身的教學設計能力和課堂駕馭能力,更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責任心、嚴謹性與創造力。
薪火相傳 青春力量賦能鄉村教育
夢圓薪火實踐團的活動是高校志愿服務助力鄉村教育發展的生動實踐。正如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的調查所示,當代大學生認為青春之美應該是有豐富的知識儲備、自然純真的容貌、健康的身體素質和大方開朗的性格。
這些年輕的志愿者們不僅為漠河的孩子帶來了知識與樂趣,同時也收獲了教師技能的實踐錘煉,對于教育初心也有了更為深切的感悟。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志愿精神的賡續與發展,讓青春活力在社會需要的地方綻放光芒。
漠河的夏天短暫卻明亮,就像這些大學生志愿者帶來的課程,雖然短暫,卻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探索與追夢的種子。即使身處崇山峻嶺,孩子們也能用想象力構建起比極光更絢爛的宇宙,這正是教育幫扶最美的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