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學院赴建德市梅城鎮‘薪火非遺,筑夢鄉村’實踐服務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不能只盯著經濟發展,還必須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7月24日至29日,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赴建德市梅城鎮‘薪火非遺,筑夢鄉村’實踐服務團走進葛家村,對話村兩委班子,在光伏板銀光與美食街煙火中,探尋黨建統領下“小網格托起大民生”的共富路徑。
紅色根脈:十分鐘響應圈的溫度
“凌晨兩三點找網格員,也能得到回應!”在葛家村黨群服務中心,錢樟元書記指著墻上的網格圖說,“這個擁有近萬人口的‘超級村’,用10個網格編織起十分鐘民生響應圈。”實踐團跟隨網格員走進出租公寓區時,貴州籍務工人員老張正通過網格群報修水管:“發條語音,半小時就有人上門!”
每周五早晨,一場“去形式化”的變革正在發生——40余名黨員換上工裝,實打實清理公墓、修剪綠化。“以前紅馬甲晃10分鐘拍個照,老百姓直搖頭。”錢書記翻著工作日志說,“如今省下萬元維護費,更贏回了信任。”在網格員公示欄前,一張2023年村委選舉100%參選率的照片格外醒目:“黨建不是喊口號,是讓黨員帶頭干出實績”。
光伏銀光:屋頂上的綠色銀行
行走在葛家村農貿市場屋頂,3000平方米光伏板在烈日下泛起藍光。“這些‘鐵莊稼’旱澇保收,年發電收入超36萬!”金銀副書記向實踐團揭秘移民資金的妙用。當他打開手機APP展示實時發電數據時,儲能裝置正在將多余電能轉化為夜間“照明糧倉”。
“180萬移民資金建的電站,村只出18萬,一年回本!”實踐團觸摸著光伏板上沉積的灰漬,金銀書記算起經濟賬:“灰塵讓發電量掉5%,但定期清洗比招主播容易——村里至今沒招到電商主播。”這句感慨道出轉型陣痛。在閑置的直播中心,繡著金線的苗族首飾堆在角落,見證著去年“315政策洗牌”后停擺的電商夢。
美食煙火:老村委的逆襲之路
傍晚的延陵路飄起油香,實踐團穿行于改造后的“美食一條街”。誰能想到這排燈火通明的店鋪,曾是租金僅9千元/間的破敗村委?“把全村餐飲‘趕’到這里集群經營,租金翻了三倍!”錢樟元書記的“霸道招商令”成就了年收40萬的金餑餑。
經營縉云燒餅的陳大姐掀開蒸籠笑道:“生意好時日流水破萬!”而在百米外的青年公寓,68間房正遭遇租金危機。“國企蓋了700套便宜公寓,我們被迫降價留客。”金銀書記在頂樓會議室坦言。窗外農田里,230萬中央資金建設的排澇渠正在開挖——當市場浪潮拍打村莊時,葛家村選擇用政策性資金編織安全網。
離村時,實踐團回望葛家村委樓頂的光伏板。那些將陽光轉化為電流的硅片,恰似網格員胸前黨徽的微光——它們不喧嘩,卻讓每個角落蓄滿能量。當老舊村委變身美食街,當黨員從拍照者變清淤工,當移民資金在屋頂結出“電果實”,鄉村振興的密碼已然顯現:最堅實的共富路,是用腳丈量出來的民心工程。
社會實踐活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