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長江大保護”的時代號召下,一支懷揣著責任與擔當的青年隊伍——“長江地災小偵探”社會實踐團隊,毅然踏上征程。他們以“地大工程哨兵守長江,綠色長江青春護航”為神圣使命,開展了為期三天的地質災害調研實踐活動,用青春的熱血與專業的智慧,為長江大保護事業添磚加瓦。
在李德營教授的帶領下,團隊聚焦具體地質災害風險區開展了詳細調查。上午,團隊前往天城鎮謝家坳村金阿姨家房屋切坡進行實地調查。李老師現場親自指導成員們進行調查工作,大家認真地調查邊坡形態、規模、坡度、斜坡結構、地層巖性、巖土體強度、邊坡變形等情況,繪制了工程地質剖面圖。同時,成員們還與村民親切交流,詳細詢問房屋的建設時間、經歷過的滑坡險情以及汛期邊坡變形特征,為分析切坡建房地質災害風險積累了寶貴的第一手數據。

圖 1 老師帶領團隊成員實地調查
下午,團隊操作無人機對謝家坳村重點切坡建房區進行了無人機三維傾斜攝影,全面了解地質災害潛在風險區的地形地貌特征。無人機在高空盤旋,精準地獲取了高精度的地形數據,為后續的邊坡穩定性定量評價提供了有力支持。隨后,在李德營教授的悉心指導下,團隊運用Geo-studio軟件開展了10年、20年、50年、100年不同降雨重現期邊坡穩定性計算,并完成了一份詳細的風險評估報告,制定了符合當地居民生活習慣的汛期地質災害防控措施:住前不住后,住上不住下;地質災害便捷減災措施。與此同時,無人機實測數據與科研成果被納入了當地地質災害風險防控中,為當地的地質災害防災減災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圖 2 團隊成員進行無人機三維攝影

圖 3 無人機三維傾斜攝影圖

圖 4 1-1′剖面降雨工況下滑坡穩定系數

圖 5 2-2′剖面降雨工況下滑坡穩定系數
此次天城鎮之行,長江地災小偵探社會實踐團隊用腳步丈量大地,摸清了地質災害與經濟發展的關聯脈絡;用專業技術為具體地質災害潛在風險點“把脈開方”,為當地的防災減災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未來,團隊將帶著這份沉甸甸的調研成果,持續推進宣傳手冊的普及工作,讓更多的村民了解地質災害的危害和防控知識。他們將以青春之名,為守護長江流域的生態安全與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讓長江之水永遠清澈,讓綠色長江的夢想照進現實。

圖 6 團隊師生與當地村民合照
通訊員:許婷予
文稿:王好
攝影:韓明宣 安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