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海洋大學全體師生重要回信精神,中國海洋大學“閩海清瀾”實踐隊(以下簡稱“實踐隊”)聚焦福建沿海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于7月22日至8月15日先后前往平潭、廈門兩地開展科研參觀、產業調研、研討交流以及海灘公益環保活動等,以青春力量踐行海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使命擔當。
嵐嶼探養研護,青春攜行衛藍
7月22日,實踐隊來到平潭綜合實驗區自然資源部海島研究中心。在觀看海島安全專題宣傳片后,研究中心的李兵博士圍繞海洋安全、海島戰略價值等為實踐隊成員作了講解,實踐隊成員結合海洋科學專業所學與李兵博士就物理海洋學與海洋化學在海島環境治理中的實際應用進行深入探討,鑄牢海洋命運共同體意識。
圖為實踐隊李兵博士為實踐隊成員講解海島相關知識
7月23日中午,實踐隊前往平潭豐盈養殖場參觀調研。養殖場負責人施正鴻介紹道:“該場以海水對蝦養殖為主,采用精細化、自動化管理,同時通過加固設施、監控水質等應對臺風及病害風險,效益顯著”。實踐隊成員學習養殖設施自動化設備運轉細節,與負責人深入探討如何通過技術優化提升養殖效率與質量,提出采用低成本傳感器采集基礎水質數據,在無人駕駛船上安裝智能投喂裝置等建議。當日下午,實踐隊抵達平潭長江澳海灘,開展海灘環保公益活動。實踐隊員們手持清潔工具沿海岸線清理塑料瓶、廢棄漁網、泡沫碎片等海洋垃圾,用實踐行動還原沙灘潔凈。同時,團隊成員邀請游客填寫關于平潭海岸生態的調查問卷,詢問公眾對平潭島生態保護的意見與建議。眾多游客積極參與,并在“清清我海”倡議橫幅上簽名,承諾踐行環保理念。此次公益活動獲當地游客與環衛工人的一致好評,展現了新時代青年服務社會、守護碧海藍天的責任與擔當。
圖為實踐隊與養殖場負責人交流場內養殖現狀

圖為實踐隊在平潭長江澳海灘開展海灘清潔
7月31日上午,實踐隊走進福建省環境保護設計院有限公司,與林楠、陳震晶、溫昌麒三位主任圍繞平潭海漂垃圾的治理現狀與推進路徑展開研討交流。研討發現,平潭島長江澳等海域海漂垃圾來源多元,包括游客觀光、養殖活動以及洋流作用等。當前,海漂垃圾治理主要依靠陸上居民收集、海上打撈船作業等方式開展;對于未來治理,需聚焦降低成本、優化具體處理方法、提高預警預報系統精準度等方面,而持續強化源頭控制、提升公眾自主環保意識,是做好海漂垃圾治理的關鍵所在。實踐隊提出通過圖像識別技術自動識別、分類和量化海灘及近海海漂垃圾并建立垃圾分布數據庫,進而提高海漂垃圾巡查效率、為科學高效治理提供支持的技術方案。
廈海問漁護水,青年聚力同行
8月14日上午,實踐隊抵達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參觀了海洋貝類遺傳育種平臺與鰻鱺繁育研發平臺,深入了解鮑魚、東風螺、鰻鱺、海膽等水產養殖品種的養殖環境與方式、育苗過程與技術等細節。同時,實踐隊成員與研究所許天博士探討通過改良育種技術、優化養殖方式等改善生產函數,提高水產養殖的產量和質量,實現更少的投入帶來更多的產出。
圖為實踐隊向許天博士了解海膽養殖環境
當日下午,實踐隊前往國家海洋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廈門市下潭尾紅樹林公園開展調研。該公園每年固碳量可達450余噸,生長于潮間帶的紅樹林素有“海岸衛士”之稱,其盤根錯節的發達根系和茂密枝體能有效發揮防沙消浪、促淤保灘、凈化海水等生態作用。當日凌晨臺風“楊柳”過境,依托紅樹林的生態防護功能,公園得以安然無恙。
圖為實踐隊成員深入了解紅樹林生態價值
8月15日,實踐隊于鼓浪嶼大德記沙灘開展海灘清潔。此次活動選在清晨低潮時段,此時海灘上的垃圾清晰可見、分布集中。實踐隊員重點對海灘上的泡沫、塑料瓶等雜物進行清理,用實際行動為鼓浪嶼的整潔美麗助力。
圖為實踐隊成員在鼓浪嶼大德記沙灘開展海灘清潔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高度重視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加強海洋環境污染防治,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實現海洋資源有序開發利用,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藍天。此次社會實踐,實踐隊為探索沿海城市海洋生態治理模式積累了實踐經驗,讓“人海和諧”的理念在青春實踐中持續傳遞、不斷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