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財學子三下鄉:走訪產業園區,探索振興之路
中國青年網河池8月14日電(通訊員 韋永樂)為響應團中央“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主題“三下鄉”暑假社會實踐活動,深入了解我國鄉村振興現狀。8月3日至8月7日,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遇見都安”實踐隊赴廣西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澄江鎮圍繞”聚焦鄉村振興,助力家鄉繁榮”開展了為期五天的社會實踐活動。
園區建成,生活啟新
實踐隊在前期走訪易地搬遷社區--仙埌社區中發現留守在家的社區居民大多選擇到離社區不遠的該產業園內就業以補貼日常家用。為深入了解當地居民易地搬遷后的就業現狀,感悟鄉村振興發展進程,實踐隊于8月6號到深圳寶安-河池都安粵桂協作產業園區進行了參觀,并有幸得到了園區內都安海岳運動器材有限公司的允許,在公司藍鮮明總經理的帶領下,參觀了該公司的生產車間。

圖為該公司生產廠房內景。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韋林杉 供圖
一踏入該公司的生產廠房,進入實踐隊成員眼中的便是排列有序的生產設備、擺放整齊的生產產品以及低頭認真工作的員工。經過許久的參觀,實踐隊伍切身了解到了易地搬遷之后居民就業現狀的變化:從“面朝黃土背朝天”到在整潔明亮的工廠里上班,從收入不穩定到擁有穩定的工資,并且在工作之外的時間還可以陪伴家人,一舉兩得。這對于當地的居民來說是新生活的開始,也是開啟美好未來的新機遇。
技術培訓,授人以漁
就業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為了解決易地搬遷居民的就業問題,讓居民真正能在城市里安居,在政府相關稅收等優惠、鼓勵政策的幫扶之下,粵桂協作產業園吸引了眾多企業入駐,而園區內的企業也積極承擔起了社會責任,主要吸收當地異地搬遷留守在家的貧困戶居民進行生產活動,起到了產業扶貧、促進就業的作用,切實做到了穩就業、保民生。

圖為實踐隊在藍鮮明總經理的帶領下參觀該公司生產車間。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韋林杉 供圖
參觀過程中,藍總經理熱情的向實踐隊成員介紹了公司嚴格的產品檢測程序:產品均需經過人工檢驗,達標后才能進入下一環節的加工以確保產品質量達標。而在這嚴格的檢測程序背后的便是公司堅持不懈對員工的培訓。實踐隊成員了解到,公司會對不能熟練掌握技術的員工進行為期半年的培訓,在此期間新員工會在老員工的帶領下學習相關技術。也正是在如此負責任的培訓體系之下,從大山里搬出來的居民才掌握了一門技術,而這樣的一門技術給予他們的不僅是短時間內的金錢財富,更多的是讓他們擁有了一技之長,在得到“魚”的同時收獲了“漁”。
心懷家鄉,回鄉造福
參觀結束后,實踐隊成員感觸頗多,為了解疫情背景下企業的發展現狀及其對居民就業的影響,實踐隊成員就該公司發展的相關問題在公司會議室對藍鮮明總經理進行了采訪。

圖為藍鮮明總經理在公司會議室接受實踐隊采訪。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韋林杉 供圖
采訪過程中,藍總經理耐心的回答了實踐隊提出的問題,并就公司發展的各方各面給實踐成員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新冠疫情雖然對于公司有影響但影響不大,目前公司發展前景較好,正在規劃擴大規模,未來將吸收當地更多的人口就業,切實解決居民就業難問題。
采訪過程中藍總經理還提到,這些重復度高的工作沒有使用機器代替的原因是希望給當地百姓提供就業機會,讓百姓在搬遷之后能實現家門口就業,在勞動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圖為實踐隊與藍總經理等公司管理人員的合照。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韋林杉 供圖
當提及公司到粵桂協作產業園開廠的初衷,藍總經理說道,“因為我家就在這里,現在我們在外面發展的這么好,為什么不為自己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呢。”短短一句話,卻讓實踐隊成員感受到了藍總經理心系家鄉發展的大愛精神,看到了當代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偉大胸襟。
本次歷時五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遇見都安”實踐隊深刻認識家鄉鄉村振興進程,感悟新時代人民欣欣向榮面貌,切身體會時代考題。當代青年生逢盛世,但鄉村振興道阻且長,唯有常懷感恩之心,肩負使命,砥礪前行,才能答好新時代青年人的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