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寒假社會實踐活動中,植物醫學學院外來物種入侵及生態平衡調研實踐服務團以團隊為單位進行“云”組隊,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山東省新泰市泉溝鎮、貴州省納維縣維新鎮等地區,發放調查問卷、農藥店咨詢以及田間實地考察,積極向大家科普外來物種入侵相關知識:什么是外來物種入侵、外來物種入侵的危害、特征以及常見的外來入侵物種等等。在此過程中,農大學子們積極向上,為實現鄉村振興、生態振興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詮釋了新時代青年人的責任擔當,彰顯了農大學子的團隊風采。
團隊成員分工合作,深入田間地頭,走訪多家農戶,采取訪談和觀察拍照的方式,對當地生物入侵種類,生物入侵危害和防治生物入侵方法等進行實地調研。通過統計分析調研結果,小組成員了解到當地農戶為確保果樹不被外來生物侵染采用修剪枝條與噴灑農藥等較為消耗人力對環境污染較大的方法,為進一步防控生物入侵做好準備。
在調研的同時,隊員們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科普農藥使用方式和宣傳生態環境保護,呼吁大家規范使用農藥,在確保自身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要保證生態環境健康。
為更全面,更方便,更精準掌握百姓或學生對關于生物入侵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團隊選用了線上線下同時進行的方式展開了對不同對象的調查研究。團隊通過線上商議確定了問卷的大致方向并擬訂了相關題目,同時將問卷以合成二維碼形式利用網絡進行調查。在線下方面,團隊成員形成小隊,分別農去往農戶田地、蔬菜基地調查,在農資店鋪進行訪問,在街道分發調查問卷等等,為團隊數據提供真實性且可靠性。在這些過程中,不同的人群對生物入侵也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還對團隊的調研給出了贊許的態度。
團隊成員同時也與部分從事相關農業的人員進行交流。在大家積極回答,積極配合填寫調查問卷的過程中,我們收貨頗多。
本次調研中,小組各成員在不同地區的農藥專賣店中開展調查采訪活動,本活動旨在通過對比不同地區農藥種類的銷售差異,結合當地農業病蟲害及生物入侵放生態勢,綜合研判科學總結出相關規律。在具體的調查中,我們小組成員通過詢問農藥銷售者、走訪耕作農戶、田間觀察相關農藥廢棄物等方法,多角度多層次的得出不同地區的農藥在其特定地域及環境生產中的作用。最后,小組成員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結合分析。匯總成果后,成員間進行交流,發現與找出地區差異產生的農藥使用差異及其與生物入侵防治的關系,并依次為出發點,結合多因素分析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