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憤浪連天來,大響谹谹如殷雷。7月12日,山東理工大學生命與醫藥學院清“氫”黃河“熒”火蟲實踐團在結束了黃河入海口的水樣采集工作后,便前往黃河口生態旅游區游客中心進行參觀學習,并與相關負責人開展工作對接。
經過七拐八彎后,實踐團來到了一座通體土黃的建筑,那便是此行的目的地——黃河口生態旅游區游客中心。千百年來哺育了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將在這里迎來最后的歸宿——渤海。
(圖為實踐團合照)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們進入游客中心二樓進行參觀學習。游客中心二樓有著黃河口攝影藝術展,展示黃河口的濕地文化,便于來來往往的人們感受濕地風光。在藝術家的眼中,照片是最能表現黃河的一種藝術形式。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隊員們在參觀學習過程中對黃河之美不住贊嘆。攝影師們除了從不同的角度捕捉黃河之外,也記錄下了母親河上的人民生活之艱辛,成員們不禁對當下的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圖為實踐團在參觀藝術作品)
一路走走停停,團隊一行人最后來到了游客中心負責人辦公室,與負責人展開交流并對接工作。在此期間,負責人對實踐團的工作給予肯定與支持,而后交接工作圓滿結束,團隊成員與負責人合影留念。

(圖為實踐團與負責人交接工作)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此次東營社會實踐之行收獲頗豐,清“氫”黃河“熒”火蟲實踐團不僅對于生態環境問題有了更直觀的感受,也更加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紛紛表示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爭做時代新青年,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