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與建筑工程學院能源先鋒實踐隊于2023年7月26日至30日前往中國能源設備研發行業的先鋒——中石油江漢機械研究所,開展以能源革命與環保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深入了解我國能源行業的發展現狀,積極學習江漢所在能源革命方面取得的優秀成果,從而加深對能源革命和環保的認識,為推動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7月27日上午,實踐隊員們前往中石油江漢機械研究所,首先參觀了石油鉆采裝備展覽館。講解員楊老師通過一張張展板向隊員們介紹了我國石油鉆采裝備及工具的發展史。展板上那些老照片,向人們娓娓道來那段崢嶸歲月。楊老師講道:“在四十年前,我國石油行業的裝備與工具,嚴重依賴進口。以拖車為例,為了促進國產化,我們于本世紀初開始和國產車品牌合作,制造屬于中國自己的專業拖車。”隊員們了解到,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和鼓勵下,如今我國已經研發出了一批適應國內石油行業需求的高性能拖車產品,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在不斷的縮小。
隊員們還就石油裝備與能源革命之間的關系向講解員竺老師提出疑問,竺老師對此闡述了自己的見解:“能源革命不單指開發應用新能源,還包括對傳統能源行業轉型與創新。以石油行業為例,其實現能源革命的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便是對石油裝備的革新。比如通過技術創新和裝備升級,提高石油勘探、開采、加工和利用的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從而推動石油行業向更加高效、環保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實踐隊員深刻體會到石油裝備對能源革命的重要作用,極大地開拓了眼界,增長了見識。
7月27日下午,實踐隊前往配裝車間,觀摩江漢所的特色核心技術——連續管技術與裝備,了解該技術的應用前景與發展歷程。講解員竺老師表示:“連續管技術與裝備的應用不斷走向深層、超深層、非常規、新能源、深海等多個領域,作業量和作業效果日趨顯著。”通過講解員的講解,實踐隊員們了解到連續管技術具有污染小、占地面積少、可帶壓作業等特色優勢,這恰恰推動石油行業向更加高效、環保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連續管技術與裝備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必須扭轉,受制于人的窘境必須徹底改變,其根本出路在于自主創新。”時任江漢所副所長賀會群曾說。江漢所通過10多年的技術攻關,江漢所不僅已研制了3類8種結構連續管作業成套裝備,形成四大系列90余種工具和5類作業工藝,還研制了連續管作業分析軟件、塔架、快速安裝裝置等多類地面配套設施,進一步提升了連續管作業技術綜合能力。目前,江漢機械研究所已發展成為國內連續管工程裝備、工具、工藝一體的研發中心與產業化基地,引領著國內連續管技術的發展潮流。
通過一天的實踐活動,能源先鋒隊對石油行業的能源革命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了解了江漢所在能源革命方面的發展歷程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全體隊員將持續聚焦能源行業的發展動態,繼續推進相關實踐活動,為推動能源革命和環保事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