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認知鄉村,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成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助力羅場鎮春茗村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團隊(以下簡稱“實踐團”),向著習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來到宜賓市高縣羅場鎮春茗村,開展產業調研、走訪觀察、采訪交流等實踐活動,探索春茗村未來發展新道路。
透過車窗,眼前的風景飛快地變化著,隨著城市的高樓逐漸遠去,標準統一的城市規劃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映入眼簾的高山,和依山而建的形態各異的房屋。對于自小生活在城市的我來說,鄉村無疑是新奇的,充滿著吸引力。印象中的鄉村是落后的,有著泥濘的路、破舊的屋和封建的習俗。但眼前的景象讓我深刻認識到了鄉村的巨變。在鄉村振興的政策引領下,鄉村煥然一新——古有“條條大路通羅馬”,今有“村村戶戶通公路”,從前的田間小路現在變成了瀝青鋪就的道路,從前的陋室也被隨處可見的精致的農村自建房取代。大街上、村落里,一幅幅標語宣傳著時政要點、規范要求,于潛移默化中塑造著良好的村風,改善著村民的行為。在我看來,鄉村的變化無一不折射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顯示出鄉村振興的強大活力。
7月14日上午,坐著車循著山路蜿蜒而上,實踐團來到了“一把傘”藍莓基地。該基地位于高縣最高峰,坐落于兩省三縣(四川省和云南省、高縣、筠連和鹽津縣)的交界處。烈日當空,實踐隊員們拾級而上,在基地負責人的講解下一邊上山登頂一邊采摘藍莓。藍莓漫山遍野,果實像一顆顆飽滿圓潤的深藍色珍珠,著實誘人。團隊成員們小心翼翼地采摘著藍莓顆粒,耳邊回響著負責人對于如何采摘藍莓的教導,生怕揉壞捏碎。雖艷陽高照、汗流浹背,隊員們卻絲毫不減勞動熱情、樂在其中,也在這一刻深刻體悟到基層勞動人民的辛苦與不易。采摘藍莓對于農民來說可能是最基礎的農活勞動,沒有技術含量,卻體現出生產生活的大智慧、大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社會都要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在勞動的鍛煉下,實踐隊員深刻認識到勞動教育的必要性,“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書本上學來的東西終歸是淺顯的,只有參加到實踐活動中才能夠獲得最真實的知識。作為青年大學生,不能“一心只讀圣賢書”,而是需要走出書本,走出校園,真正的與勞動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方能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圖為實踐團成員采摘藍莓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在汗水與歡笑聲中,實踐團終于到達了頂峰。回望來時路,痛苦與困難在團隊協作中消失殆盡。望著山下成片的藍莓樹,基地負責人葉凱向實踐團說起了關于這片山的故事——曾經的荒山在一代代人的辛勤付出下“脫胎換骨”,現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藍莓種植基地,帶領村民們一起種出致富果,共同走上致富路。“一把傘”藍莓基地經過多年探索出“龍頭企業+基地+農戶+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充分利用地緣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文旅產業,有效推動農旅發展融合。但機遇與挑戰并存,受疫情影響,該地文旅產業受到嚴重沖擊,藍莓整體產業發展也受到很大影響。作為外院學子,實踐團利用專業優勢,結合實際積極諫言獻策——通過制作和翻譯多語種產業文化宣傳視頻,為產業發展推廣提供有力支撐,不斷增強產業品牌的知名度,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助力鄉村產業振興。我深知,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成為工作重心。鄉村振興任重道遠,積極探索鄉村特色產業,以產業賦能鄉村,方能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實踐團的青年們立足新時代新征程,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將實踐中的所思所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社會課堂中貢獻青春力量,在觀察實踐中成長、成才,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圖為實踐團成員上山采摘藍莓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藍莓基地頂峰與負責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