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的了解城市周邊鄉村地區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環境治理問題以及居民對宜居環境的需求,2022年7月17日湖北第二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心心向農”赴往鄭店街道黃金村開展環境保護調查訪談以及宣傳活動,實地感受當地在開發進程中的環境現狀,了解村民們對家鄉環境保護的建議和發展的愿景。
黃金村背靠山林,面朝國道,時而安靜時而喧鬧,行人流量很小,但路上來往的車輛時不時會發出起伏的鳴笛聲,留下揚起在半空中的灰塵。我們今天到訪了公路邊的一條小型街道,緊湊的分布著便利店、快餐店以及一些小門面的雜貨店。黃金村的商業氣息更像一種遠離城中心的樸實和寧靜,顧客不多,也不喧雜。每家商鋪的門口都有至少兩個垃圾桶,雖然擺放的不整齊,地面卻較為干凈,沒有太多的固體垃圾,只是也少不了有些餐飲的廢水堆積在臺階下面。在這種晴朗無風的天氣空氣中也混雜了一些餐飲行業留下的余味。這里是我們一位隊員從小長大的地方,此地臨近國道,分布著黃金工業區和一些開發項目。在到來之前,我們了解到這里曾經被評為過武漢臟亂差街道,但是近兩年情況是有所改善的。
而今天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我們在一家便利店與老板娘的訪談對話。這里是她的家鄉,雖然不算繁華不算熱鬧,但是便利店里面三代同堂,卻很溫馨。我們聊起她對自己所居住的環境感受時,她表示生活了很多年,只覺得村里越來越好,越來越有規劃。盡管因臨近國道,偶爾有噪音干擾,但是卻習慣也能理解,并且表示這一點也許對村莊的發展來看也是有利的。對于周邊擁擠的餐飲業,味道和垃圾排放方面老板娘也認為是做得較好的。
生處在這樣一種環境里,既不是偏遠的農村,也不是十分現代化的市中心,我們本以為大家會感受到來自城市發展的壓力和深受開發污染的影響,但居民們卻是愿意接納鄉土的樣貌,以更加平和的心態看待這些問題,也給予了自己家鄉發展最大程度的包容和無聲的鼓勵。
盡管似乎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自己的家鄉,時間長了甚至會感嘆家鄉的煥然一新的面貌。實際上很多土生土長的居民,卻無時無刻不見證著家鄉的春夏秋冬和點滴變化。他們情系鄉土,雖做不出什么偉大貢獻,但時時刻刻盼望著家鄉的進步,擔憂著家鄉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從他們這里,我更好的感受到了原生居民的素質和愿景,也了解到了他們衷心的建議,只愿現代化給這里帶來的是長遠發展的美好,而不是消耗與破壞。
開發是急促的,發展是迅速的,但居民們對家鄉的貢獻和盼望卻是一小步一小步的,沒有過多的去指責開發過程中環境問題的疏漏和地理位置所帶來的影響。但打造宜居的環境和向上的經濟也是他們共同的愿景,不論是為了生活在這里的一代代人,還是為了鄉土繁榮,每一個扎根在這里的普通人,留下的都是辛勤的汗水與智慧,而非抱怨與唾棄。
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人應該覺醒的意識和責任,這一過程是漫長而艱辛的,少不了耐心,少不了引導。我很欣慰看到居民對自己家鄉的關心,只有有了這種責任心和同理心,環境保護才能真正成為大家重視的環節,成為家鄉發展的堅實基礎,愛家鄉,愛環境,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