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發揚革命精神,努力建設富強中國
六月的驕陽似火,映襯著青春使者激情燃燒的歲月。懷著對英烈們的無比崇敬和對民族同胞深切懷念的心情,安徽工業大學五湖四海成一對前來追尋當地紅色資源,我們參觀了南京雨花臺景區。南京雨花臺地處南京市雨花臺區,毗鄰中華門,是一座松柏環抱的秀麗山崗,更是一處紅色旅游勝地。她以博大的胸懷擁抱著3000多年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從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此傳禮授農,到南朝梁武帝時期佛教空前盛行而感動佛祖,落花如雨,化為遍地絢爛的石子,使“雨花臺”由此得名。
進入明清兩代,更是衍生了“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歷代文人墨客不吝筆墨,在雨花臺留下久詠不衰的詩句。“臺下繽紛花正雨,不為人間洗劫灰”,不正是雨花臺歷史上人文景觀的真實寫照嗎?南京雨花臺亦因獨特的地形,讓歷代英雄豪杰寫下了光照千秋的壯麗詩篇。東晉太守梅頤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名將岳飛于此痛擊金兵,太平天國保衛戰在此戰猶酣,辛亥革命討伐清兵,抗日戰爭“首都保衛戰”悲壯慘烈……這些,無不讓雨花臺烽火連天、彈痕累累。
更使人肝腸寸斷的是,1927年后,雨花臺淪為國民黨統治者屠殺共產黨人的刑場。在這里遇難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有10萬之多!“六朝雨花凝天地神韻,一部青史鑄千秋圣名”,難道不足以讓人們對雨花臺景仰和神往嗎?踏進雨花臺北端的大門內,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座處在三面環山中的烈士群雕,向人們再現了先烈們就義前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光輝形象。通過兩側的環陵大道,面前出現的是雨花臺主峰,上面矗立“革命烈士紀念碑”。其南邊的山崗上是一座大型建筑,頗具民族風格,這就是“革命烈士紀念館”。館門南北兩面雕有“日月同輝”,館內陳列著烈士們的遺像、遺書和遺物。所展出的179位英烈的生平事跡和1529位烈士的姓名,突出了他們的崇高理想,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
站在一幅幅英烈的遺像前,默誦一封封仁人志士的遺書,凝視著一件件壯士的遺物,我們的心情無法平靜,腦海中頓時呈現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只要主義真,殺頭不要緊"一個個感天動地的悲壯場面。在那長夜難眠的歲月,那些“覺醒"著的人們--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地探求革命真理,尋找光明道路,他們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為的是天下勞苦大眾幸福自由、人人平等。
他們矢志不渝“要消滅一切害人蟲、全無敵!”他們創下了“為了新中國向我開炮”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業績,他們讓每個活著的人肅然起敬。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新時代。我們見證著無數革命烈士夙愿的實現,我們要更加珍惜他們用生命換來的和平,切莫在安逸舒適的環境下縱容自己享受青春,要學習烈士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艱苦奮斗、頑強不息的拼搏精神,以及不忘知識、不倦求學的求知精神,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刻苦學習,提高能力,奉獻社會,在奮進中不斷超越自我,無愧先輩的囑托,無愧于黨的關懷,無愧于祖國和人民的殷切希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自己的光和熱!正如熱血沸騰的青少年在天安門廣場上“向黨獻辭”的鏗鏘誓言那樣--“請黨放心,強國有我!”
- 繼承發揚革命精神,努力建設富強中國
- 6月23日,安徽工業大學五湖四海成一隊在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對當地紅色資源進行追尋學習,先烈們表現出的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
- 08-10 關注:0
- 汽院學子三下鄉:耐心為本道,功夫在心細
-  初次認識這廬州內畫,便覺得不可思議。是怎樣的的筆可以繪畫出這般精彩的圖案,是怎樣的人可以在這般小的圓孔發揮著高超的作畫技
- 08-10 關注:1
- 英雄吳亞魯,灼灼護國安
- 導語:2022年7月21日下午,中國礦業大學“夢中國”暑期社會實踐團對吳亞魯革命活動舊址進行考察和采訪,并來到徐州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
- 08-10 關注:2
- 湖北學子三下鄉:觀草把龍燈,品非遺文明
- 為了深入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領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8月9日上午,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啟為創新團隊
- 08-09 關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