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勤讀力耕,立己達人的根本任務,華中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赴河南省鄭州市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鄭州市惠濟區,通過問卷調查、訪談調查等形式探訪“7.20”鄭州暴雨事件中的受災群眾、慈善企業與政府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探訪居民,把握群眾災時生活狀況
在到達鄭州市后,實踐團馬上與當地社區進行對接,了解在“7.20“暴雨事件中不同區域的受災情況,并于次日開始對居民進行訪問。通過3天的走訪,實踐團了解到在此次暴雨洪澇災害中,鄭州市的受災情況普遍較為嚴重,居民的出行與工作都受到了較大影響,“在暴雨嚴重的時候,大水甚至灌滿了地下車庫,在那幾天我們排水的工作一直沒有停過,壓力也很大,但幸好有各路救援隊和居民們的幫助,大家伙齊心協力把大水從小區排了出去”一位保安大爺這樣說道。在黨和國家的號召與領導下,通過群眾、社區等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自救互救,協同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不錯的保障。
走進企業,明晰捐贈過程與幫扶政策
為深入了解鄭州市當地企業在災情中的作用,實踐團抵達鄭州市沙口路智慧油站,對該企業負責人王先生展開了相關訪談。“暴雨期間周圍的路都被水淹了,很多人被困在加油站,我們就收留了很多當晚受困而回不去家的人,給大家免費提供礦泉水和方便面,盡可能為大家提供第一時間的援助措施。”王先生這樣說道,不僅如此,他還表示政府對加油站給予了幫助:“當地街道辦事處給我們企業提供了很多抗災相關知識的指導,還派了工作人員和我們做捐贈物資的對接,給我們的幫助很大。”
訪問政府,了解災情應急反應機制
經過提前聯系,實踐團最后走進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劉寨街道辦事處,對惠濟區防汛辦的石主任進行了采訪,提到防汛流程,他表示:“在災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市政府立即通過應急指揮部網上電子監控平臺進行指揮調度,同時派出14位科級領導帶隊下沉到通訊不便的災區一線進行應急指揮,以保證救災及時進行。”實踐團還采訪了兩位基層巡防隊員,了解到他們主要負責保障災區的群眾的出行和道路安全,與社區對接進行物資調配,他們提到了通訊系統的癱瘓導致了求救信息傳達不及時,救援力量調配不及時等問題給救援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但是電力和水力設備搶修效率很高,也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了財產和人員的傷亡。
通過采訪,實踐團成員深刻的認識到災害的救援既需要上層有準確及時的戰略決策,也需要下層有堅決高效的行動力,兩相結合才能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本次鄭州之行,實踐團成員從學校走入群眾、企業和政府,耕讀結合,順利完成了調研任務,同時還感受到了鄭州市群眾與政府百折不撓、銳意進取的抗災精神,這也將激勵實踐團成員以后的科研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