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扎實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青年群體中入腦入心、見行見效,2023年7月20日起,山東理工大學“薪火紅研”實踐團在韓釗老師與朱峰老師的帶領下來到淄博市臨淄區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齊魯分公司開展紅色石油精神的調研宣傳。
一進入齊魯石化,于江濤同志就沿路的各種裝置與器械為我們實踐團介紹起關于齊魯石化的發展歷程,形象地再現了油田開發初期的艱苦歲月:油田工人風餐露宿“天當被、地當床”,人拉肩扛搬運鉆機,破冰取水保證開鉆,用身體攪拌泥漿制服井噴………從常減壓裝置創新工作室再到虛擬生產裝置模擬系統,一個個專業的“大拿”忠于祖國、熱愛人民、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立足生產實際,千方百計搞優化、解難題,將創新成果用于生產,助力企業創效。近年來,于江濤勞模創新工作室開設“勞模課堂”200多場,完成攻關課題200多項,獲得2項國家發明專利和40多項榮譽,累計創效過億元。

進入了創新工作室,韓釗老師與朱峰老師為于江濤同志簡單介紹本次實踐的目的與過程后,實踐團的成員就一系列問題對于江濤同志展開了采訪。訪談過程中,于江濤同志對我們提出的“什么是工匠精神”“如何傳承與發揚工匠精神”“當代青年的使命與責任”等一系列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于江濤坦言,要想干成一件事,就要耐得住性子,守得住寂寞,人生要學會做“減法”。從一名技校生,到全國勞模,從一線工人,到黨的二十大代表,一路上,腳踏實地是他工作的底線,奮發創新是他成功的秘鑰。于江濤勞模創新工作室里,一項項創新成果,記錄了2014年成立至今200余項技術攻關和創新成果,其中2項創新成果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已發起專利申請。
每一次創新,其實都是源于對現實生活的感悟與思考,就像他在生活中一樣,有一次,受到給樹木打藥的噴霧桿啟發,于江濤聯想到空冷沖洗設施費時、費水、費力的問題。帶著一股韌勁兒,于江濤把創新精神融入技術研發,經過苦心鉆研,他對空冷沖洗方式展開創新性研究攻關,研發出一個多角度、易連接的沖洗噴頭。實踐證明,使用新型空冷噴頭沖洗后的四常裝置常頂空冷投入使用后,極大提高了沖洗效率,降低了出口溫度,節能降耗顯著,在全廠裝置得到推廣。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1000多個閥門, 5000多米管線, 100多個塔器,幾十萬個內構件,每一處都記錄著他的智慧和汗水。隨著歲月的沉淀,各種榮譽紛至沓來。2020年11月,他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光榮稱號,隨后又作為黨代表參加了山東省第12次黨代會。這些榮譽都是對他多年創新工作的肯定和鼓舞,也讓他更加認定了只有實干奮斗才能貢獻企業、服務社會,實現自身價值和信念的追求。
訪談臨近結束時,于江濤同志對自己今后的工作生活做出了以下規劃,“作為一名基層的黨代表,我會在工作當中緊緊圍繞著企業的工藝流程的改進、節能降耗等進行不斷創新,帶動和影響身邊更多的人,積極投身到創新工作當中來,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來帶動整個行業的未來發展,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面對于江濤同志的殷切期望與教誨,我們每一個青年都應在學習生活中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中的生動實踐和積極作為,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思想,永葆黨的初心使命,夯實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根基,凝聚奮進新征程、筑夢新時代的磅礴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