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一意調研團暑期調研中國社會實踐順利完成
為貫徹習總書記關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加強醫療廢棄物綜合治理,山東大學(威海)“醫”心一意調研團于7月21日至8月25日展開了為期35天的調研中國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于前期準備環節中,調研團成員明確分工。一方面著手建立團隊自媒體,用以更新調研動態,優化宣傳效果;另一方面則查閱研究文獻,針對醫療機構、醫療廢棄物處理機構、政府部門、回收再利用機構的職責特性,設計訪談提綱,以供后續實地調研使用。同時,各成員密切關注調研地市疫情狀況與風險程度,充分考慮疫情防控要求,積極與接收單位負責人溝通協調實踐開展時間與方式。
從8月1日起。調研團開始深入廣州、駐馬店、天水等十四個地市,對當地醫療機構、醫療廢棄物處置機構以及相關政府部門展開實地調研。考慮到經濟的發展能夠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團隊將所調研地按照各市2021年國民生產總值高低進行排序,而后以5000億元與1000億元為分界線,將調研地分為三組展開實踐:第一組包括廣州市、廈門市、昆明市;第二組包含駐馬店市、孝感市、長治市、晉中市、漢中市、眉山市、西寧市、銅仁市;第三組則有天水市、武威市、根河市。團隊通過線上交流或線下采訪的形式,對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云南省急救中心、介休市環保局、武威市生態環境局、銅仁環創固體廢棄物處置有限公司等二十一家機構或部門進行調研。于與醫療領域從業人士、政府機關專業人員的交流過程中,團隊知悉了不同部門與主體在醫療廢棄物治理過程中所充當的角色及所擔負的職責:政府監督指導、醫療機構進行分類、處理機構負責處理、回收再利用企業著重能源化資源化工作。同時,成員獲得了所調研地市醫療廢棄物的產生量、處置量以及處置率等數據,了解了所調研單位醫療廢棄物的分類方式、各類別的處理方式、醫療廢棄物處置費用定價方式、政府部門監督頻次等內容。其中,醫療機構均表示其分類工作主要根據《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2020)進行,將醫療機構廢棄物分為醫療廢物、生活垃圾、輸液瓶(袋)三類;而不同性質的醫療廢物初步處理方式各異,例如病理性廢物移交專門醫療機構、化學性廢物先進行初步化學降解后再移交相關企業等。同時,部分接收單位負責人點明在醫療廢棄物治理實際過程中,存在模式應急能力不足、主體間雙向交流欠缺、再利用技術水平低等問題。
在此基礎上,團隊按照各調研地組別,歸納整合其現有醫療廢棄物治理情況下所存在的問題與癥結。而后,結合各調研地組別的特點,提出了積極制定應急預案、增強參與協同意愿、借鑒他地經驗技術等具有針對性與可行性的建議。
此次活動,一方面在成員走近社會、親身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其協作能力與擔當意識;另一方面,實踐使團隊知悉了在醫療機構、醫療廢棄物處置機構以及政府部門不同視域下醫療廢棄物治理的最新動向,深化了成員對于我國不同地市醫療廢棄物治理問題的認識。而團隊在醫療廢棄物治理領域的探究踐行了環保理念,有利于緩解當前治理難題,為落實節能降碳減污齊力增效的現實需求貢獻一份力量。
- “情暖人間”調研團暑期社會實踐總結
- 7月12日至9月9日,山東大學(威海)“情暖人間”調研團開展對“疫情影響下個體工商戶的經營現狀”的調研。個體工商戶是當下我國最微觀
- 09-10 關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