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廣敬老助老活動,普及養(yǎng)老知識,關愛空巢老人,濟南大學星火敬老實踐團積極響應號召,在山東省各地級市開展敬老助老活動,本次實踐活動主要包括走訪調研、實地考察、敬老助老、信息普及四個方面。
本團隊按照實際情況結合團隊成員的時間確定本團隊為分散實踐,各成員結合自己的時間及居住地點在就近社區(qū)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活動前期進行初期調研,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當前大眾對養(yǎng)老服務的看法等并生成初期調研大綱;后期各成員根據自身情況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內容主要有走訪空巢老人家庭、慰問當地孤寡老人、幫助老人使用智能手機、普及防詐騙知識、調查老年人養(yǎng)老現狀等,根據調研情況撰寫實踐報告。調研期間,有人負責根據當地實際發(fā)展情況向當地居民進行咨詢,并進行記錄。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對我國老齡化社會現狀有更深的間接與認識,能夠對國家大政方針有更深的理解與體會,能夠站在更高的層次看待國家老齡化問題以及鼓勵生育政策;通過具體實踐活動,加強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明確社會實踐的意義,能夠有較大收獲。除此之外,個人的共情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等都有較大提升。
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幫助了老年人們了解防詐騙知識,提醒老人們注意保健品詐騙、電信詐騙等;幫助老人們使用智能手機,比如簡單指導老人們找到電話按鍵,設置親情短號便于記憶等;幫助老人們完成一些日常跑腿等。
中國經濟社會迅速發(fā)展,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老年化問題。無論是對勞動力短缺問題的擔憂,還是人們沉重的養(yǎng)老壓力,都提醒我們把尊老敬老的孝文化傳承這一深刻命題處理好。作為大學生,我們需要像這次實踐活動的機會,更進一步的體會養(yǎng)老事業(yè)的發(fā)展狀況,擔當起大學生應有的人文關懷的責任。
當前疫情防控下春節(jié)返鄉(xiāng)的背景,賦予我們的活動更加豐富的意義。我們了解到,疫情期間,子女和養(yǎng)老院的老人的情感聯系更難以長期保持;疫情同時也使得養(yǎng)老服務業(yè)發(fā)展狀況更加的艱難,工作人員力不從心。
養(yǎng)老院老人平時的娛樂活動缺乏,他們的心理健康難以保證,更需要我們呼吁加強對該群體的關注。今天,我們社會所有文明成果,都凝聚著老年人過去的辛勤勞動,包含著他們創(chuàng)造的價值。因而,全社會理應尊重老年人,形成愛老助老的良好氛圍。如果社會對他們仍能有所關注,老年人也能在他們現有的人生階段找到新的人生價值。
“出入扶持需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我們應當繼承文化傳統(tǒng)中溫馨、仁愛的文化基因,培養(yǎng)“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的家庭責任感。“孝子親則子孝,欽于人則眾欽”我們也終將會有老去的一天,希望我們步入黃昏的時候,我們努力的福澤也能蔭蔽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