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上午,河海大學浙江舟山風瀾舟韻科普小隊進入了浙江浙能港口運營有限公司開始參觀。在深入了解中,我們發現該公司在環境保護方面成績斐然,這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色轉型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理念高度契合,這也促使我們滿懷期待地前來參觀學習。
迎接我們的是熱情的黃主任,他詳細地為我們講解了港口的主要作用與運營方向。浙能集團旗下擁有電力、石油、燃料、新能源、金融等八大板塊,而該公司主要負責集團燃料板塊的中轉方面。它作為華東最大的煤炭中轉基地和國家應急儲備的重要基地,不僅在煤炭中轉業務上占據重要地位,更在國家能源戰略中扮演關鍵角色。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解鎖”這座神奇港口背后的奧秘。
卸船碼頭:
技術與挑戰并存的前沿陣地
在卸船碼頭擺渡車上,黃主任介紹,碼頭前沿水深約23米,可同時容納兩個泊位作業,能停靠5萬噸級船舶,接納15萬噸級運煤船及20萬噸級散貨船,吞吐能力強。為響應環保政策,礦砂裝卸已轉移至離居民更遠地區。
岸電技術方面,船舶靠港后通過電纜連陸地電網供電,但存在國際接口標準不統一、設備兼容難的問題。金屬防護主要靠定期刷漆,公司四個卸貨機輪換全面重噴。
卸貨時,通過采用單數貨船搭配多倉庫(五、七、九個倉等),每個倉庫配2臺作業機隔倉作業,清倉時相鄰倉作業,卸貨注意船體平衡等三種方式加快效率。
Q:岸電可以完全替換掉傳統的港口陸地燃油發電對船舶進行供電嗎?
A:不太現實。主要原因有:
1.岸電法律的要求目前只有推出的一種國際標準,在為國際船舶供電的時候接口沒有統一的標準,會造成接口不匹配的問題
2.當前,純電只適用于內河流域的船舶,如京杭大運河等
3.由于刀片電池組的重量大,而且額定電壓要比正常電壓220v要大,所以如果要實現純電,那么電池組所占的船舶質量偏大,會造成經濟效益方面的損失。
Q:船舶中的金屬如何抵御海風和海洋性氣候的腐蝕?
A:從目前的角度來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海員先除銹再刷油漆,但是目前沒有什么方法能讓船舶的特種鋼通過一次性手段防止再次腐蝕。
裝船碼頭:
保供使命與高效作業的堅實壁壘
由于浙江省是資源稟賦小省,沒有煤礦,屬于煤炭凈調入省份。目前,裝船碼頭煤炭堆場還有198萬噸露天煤炭,這些煤炭專供浙江省燃煤發電機組,起到保供作用。浙能集團發電量占浙江省總發電量的51%,浙能港口配備4臺100萬發動機機組,負責煤炭傳送工作。在擺渡車上,黃主任耐心地向我們指出運煤運輸機并講解到:運輸機通過一個個圓形的防護罩對煤炭進行防塵處理,空間密封就不會出現揚塵,在皮帶的頭部和尾部都裝有水壓壓力裝置,通過壓力感應來判斷當前在傳送帶上的煤礦總質量為多少,并以此為基礎計算當前皮帶壓力及磨損,方便當數據出現問題的時候及時進行修復和矯正等人工維護操作。
Q:在裝貨的時候除了通過人工套上一個個防護罩之外還有別的方法減輕煤炭引起的揚塵嗎?
A:有的,這個問題你們問得很好,方法大致分為四種:噴淋方法、蓋網方法、壓實方法、運用化學原料在煤炭表面形成保護膜來形成防護膜。
Q:剛剛在裝貨碼頭上看到了一個大鏟斗,那么具體的鏟斗在工作時不會產生揚塵嗎?如果有的話那么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
A:有的,任何關于煤炭的裝貨,卸貨如果操作處理不當的話是會產生揚塵的。為了避免產生揚塵,我們會調來一個料斗,料斗的三個方向在鏟斗鏟煤工作時會噴淋霧化的噴霧,類似于對陸地上煤炭的噴淋降溫來避免揚塵。
中控臺:
從人工值守到智能管控的升級密碼
總控室是公司核心區域,展現傳統與數字AI+結合的優勢。無需現場查看,通過監控實時上傳的溫度數據就能判斷煤是否需要噴淋,操作便捷。“無人值守”崗借助5G設備實現自動化,通過數學建模,在計算機終端設置參數,如控制挖煤機漏斗回轉角度和時間,大幅提升效率。除現場檢修外,操作流程控制基本在室內完成,采用三班四崗制,24小時不間斷監控設備運行。
Q:我們發現在儲煤場地最外層圍著一個高度約10m的墻,這個的作用是什么?
A:這個墻的學名叫做防風抑塵網,通過煤炭的長度可以看出來,我們通常選擇將煤炭堆積的長一點而不是高一點是因為我們和地方政府協議防風抑塵網限高為16m,如果煤炭的高度超出限高的話,那么此時這個網擋不住煤炭的逸塵,此時就與設計初心相悖了。
Q:您可以對剛剛在裝船碼頭講的防風逸塵的方法進行具體闡述嗎?
A:具體來講,防止煤炭逸塵的方法分四種情況:
1.噴淋:這個主要是當發現風較大或者一些極端情況的時候采用的一種常見的也是最有效的措施,但是此時容易產生廢水等一些污染環境的廢料。
2.填壓法:這個方法是通過壓縮將煤炭內部的空間進行壓縮從而達到不易松散的目的,進而減少揚塵的產生
3.化學試劑法:這種方法就是通過向煤炭表面撒一層化學物質形成一種有“膠水”作用的一層防護膜,把煤炭牢牢的固定在膜內部,這樣自然也可以避免煤炭外溢
4.蓋網:這同樣也是最樸實的方法,通常在無風等正常自然條件下使用
污水處理:
從被動應對到智能防控的蛻變密碼
綠色罐狀結構為廢水處理裝置,通過投加化學藥劑使廢液雜質沉淀,經粗管內循環至煤炭噴淋池。水源除六橫鎮水庫供給外,主要依靠內循環,避免廢水入海。
雖堆場未硬化會污染地下水,但因六橫為灘涂地,暫無生態安全威脅,仍在尋求改進方法。每次沉降后均抽樣化驗氯離子等濃度,合格后才用于二次噴淋。水位過高時,人工調節增大排水量,加快內循環速度,提升過濾沉降效率。
企業參觀
文字|劉峻赫
攝影|劉峻赫 陳卓 鄺雯琪 董展麟 劉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