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2025年8月21日,為貫徹落實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強化農業科技支撐"要求,響應農業農村部"科技興農"工作部署,浙江農林大學紫韻蘇香暑期社會實踐團深入洪村,助力鄉紫蘇特色產業發展。

當日中午,實踐團代表到達青山湖街道洪村村黨群服務中心,實踐團與村委聯合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紫蘇種植技術培訓會。團隊成員結合村民實際需求,系統講解了紫蘇的多元價值——從傳統藥用功效到現代市場需求,并針對種植痛點,詳細演示了科學選地、標準化播種、水肥精準調控等關鍵技術。村書記全程參與,號召村民積極應用新技術,現場互動頻繁,氣氛熱烈,村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午后,炎炎烈日下,實踐團成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紫蘇品種適應性研究。通過對徐州、開化、湖州等不同產地的紫蘇品種進行采樣分析,團隊重點考察了植株長勢、抗病性等指標。采樣過程嚴格遵循科研規范:每品種選取代表性植株,完整保留根系,并即時冷藏保存。這些樣本將為后續的產量預測和品質評估提供重要數據支撐,助力洪村篩選出最優種植品種。

此次實踐不僅將課堂知識轉化為田間生產力,更構建了校地合作的長效機制。團隊成員通過技術推廣與科研服務,既提升了村民的紫蘇種植技能,也為紫蘇產業鏈延伸奠定了基礎。這一行動正是高校響應"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生動體現,展現了浙農林學子以專業所長服務三農的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