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現值與內含報酬率的比較
CMA考點之凈現值和內含報酬率
凈現值和內含報酬率的區別與聯系
1、相同點前提假設都考慮了以下三點:
(1)貨幣的時間價值;(折現后更客觀)
(2)初始現金投資;(假設經營期沒有追加投資)
(3)初始投資后的所有現金流。(項目從始至終)
2、不同點
(1)NPV的結果是金額(絕對數),IRR的結果是收益率(相對數);所以單個項目的NPV可以相加,從而能評價某種可能的組合所產生的效果。而IRR法得到的是百分比,多個項目的IRR不能相加或求平均值,從而無法評價組合。所以,對于投資組合的選擇,優先選擇內含報酬率最高的項目構成的組合;
(2)NPV法可以用于項目的要求回報率(主觀選擇)隨時間不斷變化的情況,而IRR法不可以(平衡是唯一的);
(3)NPV法假設項目產生的現金流入的再投資收益率等于企業的要求回報率,而IRR法則假設現金流入的再投資收益率等于該項目的內部回報率(平衡)。相比之下,NPV法的假設更符合實際(要求更實際);
3、可靠性的不足
(1)NPV的可靠性取決于所選用的貼現率。不現實的貼現率會導致接受或拒絕項目的錯誤決策。
(2)資本投資項目不應僅僅因為有高IRR值而被接受。對較高的IRR值應進一步評估,以確定這樣的現金流投資是否會實現。
(3)NPV法和IRR法具有不同的再投資回報率假設。NPV法隱含的假設前提是,企業能以必要報酬率對所有現金流入進行再投資。與此相反,IRR法隱含的假設前提是,企業能以IRR對所有現金流入進行再投資。一般認為,NPV法的再投資回報率假設更為合理。
- 凈現值與內含報酬率的比較
- NPV的結果是金額(絕對數),IRR的結果是收益率(相對數);所以單個項目的NPV可以相加,從而能評價某種可能的組合所產生的效果。
- 12-24 關注:0
- CMA必考知識點:凈現值法
- 含義等于項目未來現金流的現值減去初始投資現值,即在項目計算期內,按規定回報率計算的各年凈現金流量現值的代數和。
- 12-24 關注:0
- 管理會計知識:調整貼現率
- 對所有新項目使用企業資本成本進行貼現,容易導致在不考慮項目風險水平的情況下
- 12-24 關注:0
- 延遲期權和適應期權
- 涉及在進一步投資前等待并了解更多。對于某些投資項目,有時存在著一個等待期權,不必立即實行該項目
- 12-24 關注:0
- 擴張期權和放棄期權
- 當企業的外部條件對其擴大產能有利時,該企業可以行使擴張期權,即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大產能,進而獲得更高的項目價值。
- 12-24 關注:0
- 風險分析法
- 在假定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測定某一個變量發生特定變化時對NPV或IRR的影響程度的方法。
- 12-22 關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