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3日,“‘1’度電的綠色長征——池蓄碳索青年火炬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深入浙江國弘綠能科技有限公司,開展以“退役電池回收拆解、廢舊電池梯次利用”為核心的企業參訪學習活動。本次活動旨在響應國家“雙碳”戰略,提升青年學子對于廢舊電池循環利用、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了解,拓寬探索資源高效循環的科技路徑,為構建綠色低碳發展體系注入青年思考。

在企業技術人員引導下,團隊深入電池回收處理車間,系統觀摩了廢舊電池高效處理的完整鏈條:從檢測分類到外殼、電芯的拆解,再到破碎等更加精細的步驟,最終實現不同金屬的提取分離。除此之外,團隊成員們重點了解到,企業創新性的通過物理法(機械破碎、篩分、磁選、比重分選)與火法冶金技術的融合,安全高效地分離出鋰、銅、鎳等貴重金屬,從而實現資源的綠色回收。車間內,精密的分選設備、嚴格的環保控制系統以及貫穿始終的資源最大化回收理念,給團隊成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就提升拆解效率、環保技術創新等議題與現場技術人員進行了深刻的交流探討,這也讓所學知識不再局限于課本,而是轉化為理解產業需求、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從書本到實踐”的認知跨越。

在材料觀摩區與產品展示區,“變廢為寶” 的科技轉化過程讓學生們直觀感受到電池循環再利用的魅力。企業技術人員詳細展示了電池梯次利用的實踐成果:經過嚴格篩選與重組的退役動力電池,可廣泛應用于儲能系統、備用電源、低速電動車等場景,有效地延長了電池的使用壽命,降低其處理成本,從而實現綠色低碳的效益。圍繞梯次利用的技術難點、安全評估標準及商業模式等問題,團隊成員與企業專家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討論。

本次實踐的核心環節,是團隊成員與國弘綠能技術研發團隊的深度座談交流會。交流圍繞廢舊電池回收行業的核心議題展開深入探討:既探討了濕法冶金工藝優化等前沿回收技術的進展與挑戰,也分析了當前電池回收產業的經濟效益與商業模式創新方向;既聚焦危廢無害化處理、降低碳排放等環保難題,也展望了未來加強新型電池回收技術研發、提升產線智能化自動化水平等目標。團隊成員則結合專業知識與社會觀察,就提升公眾電池回收意識、改進技術創新方向、完善相關政策等議題提出獨到的思考,展現了青年學子對構建可持續電池生態鏈的關切與責任。此次交流顯著拓寬了成員視野,深化了對構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閉環體系重要性的認識。

此次浙江國弘綠能之行,不僅為“池蓄碳索青年火炬手”實踐團成員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更讓大家直觀看到:電池回收作為 “雙碳” 戰略落地的關鍵環節,既是保障國家戰略資源安全的重要支撐,也是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核心抓手。團隊成員紛紛表示,將以此次實踐為起點,把課堂所學知識與產業需求緊密結合,積極向社會傳播低碳理念,努力用專業知識破解行業技術難題。與此同時,以青春之力為全產業鏈綠色轉型賦能,在服務 “雙碳” 戰略的征程中書寫青年擔當,為社會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