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接力:蕪湖學子的熱血征程
2025年6月25日,在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血液內科病房里,20歲的楊坤經過3個多小時的捐獻,完成了173毫升淋巴細胞懸液的采集。這已經是他兩個多月內第二次為同一位患者捐獻。這位皖南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專業的大二學生,成為了蕪湖市首位在校生“二捐”者。
時間回到2024年5月,皖南醫學院“醫路相髓紅十字志愿服務隊”組織獻血車進校園活動,現場222位獻血者中,有117位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楊坤正是在那次活動中采集血樣,成為了中華骨髓庫的一名志愿者。令人驚喜的是,僅僅9個月后他就配型成功。今年4月1日,他完成了第一次造血干細胞捐獻,成為蕪湖市第44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救助了江蘇省一名血液病兒童。
就在本學期考試結束后,正準備回家的楊坤在6月11日再次接到蕪湖市紅十字會的電話。患者情況有變,需要他捐獻淋巴細胞。沒有猶豫,沒有遲疑,他立即改變了行程安排。“如果說第一次捐獻是來自陌生人的溫暖,那么第二次捐獻是為了流淌同一血脈的親人”。楊坤說:“這個孩子和我流淌著相同的血液,我把他看作親人”。
他的室友高勁告訴記者:“很多同學考完試都回家了,楊坤為了捐獻特地留了下來。他讓我們看到了生命因善意而延續的真正含義”。
這并不是蕪湖唯一的愛心故事。2024年10月,皖江工學院大四學生李奧迪創下了愛心紀錄——從接到體檢通知到實現捐獻僅用不到7天時間。當時一位已經在做移植前倉準備的患者因為之前計劃的準捐者臨時退出,情況特別緊急。李奧迪連夜趕往宿州進行體檢,最終成功捐獻155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拯救了一名5歲小女孩的生命。
2025年5月29日,55歲的姚樹喜在蕪湖弋磯山醫院成功捐獻264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成為安徽省年齡最大的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他捐獻的造血干細胞為一位白血病患者帶去了重生的希望。這些愛心故事共同構成了蕪湖市造血干細胞捐獻的壯麗畫卷。2025年上半年,蕪湖市完成了9例造血干細胞捐獻,打破了歷年來的紀錄。特別令人振奮的是,從6月16日至25日,短短10天時間里就有3位皖醫學子成功捐獻。
如今,楊坤的淋巴細胞懸液已被送往患者所在的醫院,這位素未謀面的“親人”將因此獲得更強的生命力。捐獻結束后,楊坤還寫了一封鼓勵信請志愿者轉交給受捐者。而楊坤只是微笑著說:“這沒什么,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蕪湖市紅十字會呼吁,在適齡(18到55周歲)且身體健康的情況下,造血干細胞的捐獻不會有風險,希望更多符合條件的市民能加入獻愛隊伍,給予他人生命希望。志愿者只需留取幾毫升血樣,就可以完成登記手續,為更多患者帶來重生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