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盧氏興賢里,喜見脫貧新成就
為深入了解盧氏縣當地扶貧工作實施情況與成果,2022年8月9日,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青春走基層,深入鄉村探振興”——河南豫西調研團來到了河南省最大的易地搬遷社區——興賢里社區,就盧氏縣搬遷扶貧成果進行調研。
社區背景
興賢里社區位于盧氏縣城西南部,安置了來自全縣除城關鎮外的18個鄉鎮、268個行政村、935個居民組的2757戶11227人建檔立卡群眾,是全國7個萬人易地扶貧搬遷社區之一,也是河南省最大、唯一一個萬人社區。2016年初,盧氏縣有貧困人口19645戶63134人,貧困發生率高達18.9%,居河南省之首。位于大山深處的村落,吃水難、出行難、上學難、看病難、就業難等問題成了當地很多貧困戶難以擺脫的困境。要想徹底拔窮根,搬出深山可以說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案之一。2018年9月,興賢里建成且達到入住標準,周邊鄉鎮貧困戶陸續搬入社區,居民生活得到大大改善。
團隊成員從社區負責人郭書記那里了解到,社區內建有扶貧車間,由社區聯系公司,居民網上接訂單,保障了居民擁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同時,社區里有衛生所為大家提供醫療服務,在社區附近也設立學校方便孩子上學,實現了“家門口上學”,真正做到就業、就醫、就學“無障礙”。
“去年人均年收入13576元,今年預計達到16000元,收入在穩定增長。”郭書記向隊員們介紹道。興賢里社區的扶貧成就由此可見。
社區特色
盧氏縣興賢里社區的建設,不僅僅是給全縣貧困人民提供一個城里的居所,還為社區居民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務,滿足了居民日常的衣食住行、醫療、教育以及長遠的就業等需求,使貧困戶能夠在社區長久居住。調研團隊在實地調研中發現,與成員們所了解到的大部分扶貧社區相比,興賢里社區的扶貧工作做得更加深入細致、富有特色,扶貧工作得到了真正落實。
教育無后顧之憂: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解決貧困人民的教育問題是扶貧工作的一項重點,興賢里社區堅持這一原則,滿足了社區孩子們的受教育需求。興賢里社區的居民原在地大部分是偏遠山區,子女上學難、受教育難的問題困擾當地人民許久,而興賢里的出現,貧困地區兒童帶往縣城,打開了山區孩子求學便捷之路。興賢里社區內建設有幼兒園,社區旁邊就是鄭州大學協助援建的鄭盧小學,而據社區郭書記介紹,社區旁還有一所中學正在建設,不久的將來將實現從幼兒園到初中的“一條龍”教育服務。在解決孩子們上學問題的同時,也方便了家長對子女的照顧。除了義務教育的學校,社區內還設置有“城市書房”,為假期中的孩子們提供了自由閱讀、學習的免費場所。
培訓就業一條龍服務:作為河南省唯一一個萬人社區,容納盧氏縣眾多貧困戶的興賢里社區,在解決居民就業、幫助脫貧致富的工作上,也取得了了良好成效。調研團隊在郭書記的帶領下,了解了興賢里社區的就業扶貧模式。興賢里將線下宣傳咨詢與線上公布查詢相結合,為居民提供實時的崗位信息,又為就業人員提供免費培訓,對接用人企業,建立起就業扶貧的長效機制。
精神文明建設不松懈:“興賢”:興賢興能,發揚賢德。興賢里社區在保障居民生活物質條件的同時,還注重向上向善的社區氛圍。社區的“雙扶驛站”采用積分兌換機制,居民可以向社區上報自己做的好事,根據好事獲得積分,積分積累到一定標準可以到“雙扶驛站”兌換物品。“幫助老人、打掃衛生等等都可以兌換,我們不求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就從小事做起,主要是為了鼓勵大家向上向善。”郭書記如是說道。
心理輔導與困難解決渠道暢通:每個社區有專門的就業指導員,負責該社區所有人員的就業指導、咨詢、心理疏導等工作。社區工作人員也會定期和不定期地調研和訪談居民,了解居民生活、工作中的困難,給予盡可能多的關懷與支持,讓居民感受到黨和社區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當居民遇到困難或問題時,確保有相關渠道進行對接,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切實解決其遇到的實際困難。
實現居民社會生活保障全覆蓋:興賢里社區著重保障全體社區居民基本生活與生活需要,滿足居民發展自身的需求。在社區內建設有社區衛生服務所以滿足人民基本醫療需求,擺脫了貧困人民過去治病難的困境;建立起幼兒園、小學、初中“一條龍”教育服務,保障義務教育在社區普遍開展;同時,興賢里社區作為盧氏2路公交車始發站,大大解決了過去出行難的問題。搬進興賢里社區,曾經被困厄于貧苦的人民在這里體會到了的安心與穩定。
總結:興賢里社區做到的不僅是異地搬遷扶貧,還通過一系列的主題活動促進著社區與居民的緊密聯系,促進著居民之間的和諧關系,形成了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圍。在解決貧困人民居住問題的同時,興賢里將扶貧扶志相結合,提高了社區居民凝聚力,大大增強了人民生活的幸福感。我們也期待當地政府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能夠為地區建設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