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傳統節日和民俗文化的傳承調查
2022年12月22日,曲阜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匯聚青春之力,弘揚傳統文化”實踐隊深入居民家中進行調研工作,開始進行有關傳統文化傳承問題的相關調查。經過調查發現,傳統節日和民俗文化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對于傳統節日和民俗文化,出現了以下兩種不同的觀點:傳統節日是中華文化的精粹,我們應該保護和傳承;時過境遷,國際化的社會里傳統民俗和文化被淘汰是很正常的。為了調查平度市民對這兩種觀點的看法,實踐隊伍以平度市為單位開展了為期一天的相關調查活動。
在調查之前,實踐隊伍召開會議擬定問卷題目;確認調查地點;小組成員各自分工以及成員的安全培訓。一切準備就緒,實踐隊伍便在2022年12月22日前往調查地點展開調查。過程中,市民的參與熱情很高,大多數都樂意填寫調查問卷,并回復了相關問題。調查結束后,實踐隊伍綜合統計了調查結果并且總結了活動的全過程。
本次調查問卷內容包括:答卷人信息;根底問答;深入調查;看法與改進四個局部。問題涉及傳統節日日期及習俗,民俗的來歷,相關傳統工藝等知識的拓展。依據調查結果看來15.3%的人更趨向于過西方節日,參與洋文化。39.1%的人認為無所謂,不影響,而45.6%的人堅持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由此可見,雖然時代在開展,人們生活腳步在加快,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這確實是是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的好處,國門翻開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西方的文化,我們越來越興過西方的節日,卻忽略掉了我們自己的一些傳統的節日,我們不能完全被西方文化所侵蝕,如果我們不保護傳統節日和民俗文化,勢必有一天這些都會消逝,那么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就只是一句空談,沒有了實質性的意義。如今許多的民俗文化正在一天天的消逝,這不得不說是令人痛惜的。
民俗節日在中國民眾農耕生活中經過了幾千年自發的傳承,早已形成了世世代代傳襲不斷的全民族重大生活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每一個節日的文化內涵和外延都具有相對穩定的完美和諧的特征。它們始終作為傳統節日的根基,伴隨著祖祖輩輩數以億計的農耕民群體,從遠古走來,直至現在,始終與全世界十多億華人息息相關,融為一體,不可別離,依然發揮著強力支配作用,使它們繼續保持著固有的文化活力。但是也確有幾代人已經對屬于自己的民俗節日的由來和開展十分陌生,喚醒節日民俗文化記憶的措施當然十分必要。(作者:王震)
- 領略伏羲文化,展望華夏文明
- 甘肅天水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伏羲一畫開天,肇啟文明,開創了中華文明之先河。伏羲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本
- 12-22 關注:0
- 關于傳統節日和民俗文化的傳承調查
- 2022年12月22日,曲阜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匯聚青春之力,弘揚傳統文化”實踐隊深入居民家中進行調研工作,開始進行有關傳統文化傳承問
- 12-22 關注:0
- 弘揚工匠精神,建設質量強國
- 在全國人民喜迎二十大的熱烈氛圍中,“弘揚工匠精神,建設質量強國”的口號被提起。 為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
- 12-21 關注:3
- 大手拉小手,同黨一起走
- 12月13日,南通大學杏林學院的焦琪老師親自帶隊指導我校數名同學開展“童心向黨”的社會實踐活動。皆在引導孩子們愛黨愛國,還增加了孩
- 12-21 關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