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技術的浪潮浩浩湯湯,數字普惠金融在互聯網+萬物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一絲活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扎實推動鄉村產業。而傳統普惠模式存在諸多問題,無法更加切實有效地促進鄉村產業的興起,數字普惠金融的普及已經成為鄉村振興中舉足輕重的一環。為了深入了解數字普惠金融助農情況,曲阜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數農”生巧實踐團于2022年12月23日開始在浙江省、山東省各地開展實踐活動。通過整理各銀行數字普惠金融助農方面的政策,采訪村民,走訪小微企業等方法,對于當前數字普惠金融在鄉村產業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
深入了解主題內容,細致勾勒調查方向
為保證實踐順利開展,“數農”生巧實踐團的成員們查閱與共享了大量文獻,對于數字普惠金融的概念從陌生到熟悉。成員們利用文獻資料法、網絡調查法等深入了解了數字普惠金融的內容,利用比較法區別了不同銀行對于不同類型人員進行的普惠政策,利用邏輯分析法相互討論了關于目前數字普惠金融相關政策可能出現的問題,利用訪談調研和問卷調查初步明確了調研地相關人員對于政策的了解以及合適的調查地點……針對相關資料,實踐團的成員們從多方面思考,提出了采訪問題,確定了時間地點,并且提前聯系好了實踐地點的負責人。
多面詢問相關政策,多方走訪附近村民
普惠金融的電子化,響應二十大中振興鄉村產業的號召,更好地為人民社區服務。基于此,實踐團的成員首先進行了網上調查問卷,通過問卷反饋的數據初步了解到大眾對于數字普惠金融的認識程度以及存疑問題,將事先設置好的采訪問題進行了補充完善。之后實踐團的成員分別采訪了各自所在地區的中國郵政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農村信用社的相關負責人,走訪了附近村莊的村民,走訪了當地負責貸款業務的部分小微企業。通過中國郵政銀行的蔣經理的回答,實踐團的成員了解到,對于普惠金融的助農政策,不同銀行之間會根據不同客戶所有資產數目的差異利率有所不同,而目前為了更好振興鄉村小微企業,服務社區人民,利率普遍偏低。關于普惠金融數字化這一點,蔣經理表示雖然此項政策已經下達了一兩年,但由于較籠統同時鄉村產業負責人對于網絡信息敏感度較低,數字化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展開。與此同時,實踐團另一部分成員通過走訪當地及附近村民也了解到,村民對于數字普惠金融認識程度普遍偏低,而在當地開展小微企業的對于這些了解更多,也更加感興趣。成員們和村民簡單普及了關于數字普惠金融的相關知識并且發放了金融宣傳手冊。
順利結束走訪流程,總結歸納各方信息
記錄下了解到的相關信息后,實踐團的成員進行了總結歸納。數字普惠金融有著觸達范圍廣、邊際成本低、便利快捷等優勢,其符合歷史發展趨勢,也能更具有持續性地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由于數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的數字化,因此相關單位和產業負責人對于相關內容了解比較多,但同時通過采訪可以了解到一些問題:數字鴻溝有待跨越,農村征信體系不完善,村民們網絡意識薄弱,對于數字普惠金融知識了解較少等等。
討論分析當前問題,共同展望光明前景
加快數字普惠金融下沉鄉村,需要做到“對癥下藥”。例如,加大農村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彌補數字鴻溝;積極普及數字普惠金融相關知識,用宣講等通俗易懂的方式使更多人了解金融知識,讓鄉村產業出現更多可能性;提高數字普惠金融創新水平,提供更加適農性、專屬化的金融產品,創新金融機構組織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線上線下結合優化金融交易程序;完善數字普惠金融法律法規體系,在構建“穿透式”監管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保障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同時,引導金融服務模式創新,降低融資成本……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決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而數字普惠金融是服務好社區人民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在國家扶持下,相關政策定能細化落實,在農村落地生根,持續性助力鄉村振興,推動實現人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