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范大學綠碳先鋒隊開展實踐中期調研活動
廣西師范大學綠碳先鋒隊開展實踐中期調研活動
為深入貫徹國家“雙碳”戰略目標,探索碳中和實踐路徑,助力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廣西師范大學化學與藥學學院“綠碳先鋒隊”于2025年2月8日啟動中期調研工作,以廣西桂林、山東菏澤、湖北襄陽三地為樣本,通過多維調研與科技創新,推動碳中和實踐落地。
一、調研背景與意義
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我國提出“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莊嚴承諾,推動能源體系轉型與產業升級刻不容緩。作為“世界工廠”,我國產業鏈碳排放壓力顯著,亟需綠色科技賦能低碳發展。本次調研以“碳索未來”項目為依托,聚焦地方實踐與企業創新,通過實地走訪、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探索減碳新路徑,為區域綠色轉型提供科學支撐。
二、中期工作的具體開展
1.實地走訪與民意調研
團隊深入廣西桂林、山東菏澤、湖北襄陽的社區、學校及農村,通過問卷訪談、座談交流等形式,收集公眾對碳中和的認知與行動反饋。調研發現,約65%的受訪者對碳中和概念有基本了解,但對具體實踐路徑(如碳捕集技術、綠色能源應用)認知不足;農村地區普遍關注秸稈焚燒替代方案,城市居民更傾向支持公共交通綠色化。
2.企業交流與減碳探索
團隊與三地12家重點企業展開深度對話,涵蓋能源、制造、農業等領域。調研顯示,企業普遍面臨技術升級成本高、綠色人才短缺等挑戰。例如,桂林某化工企業提出“催化劑轉化二氧化碳”技術需求,團隊結合實驗室成果,提出優化方案,助力其降低碳捕集能耗;襄陽某汽車制造企業計劃引入新能源汽車生產線,團隊建議聯合高校共建產學研平臺,加速技術落地。
3.實驗室研發與技術創新
依托學院實驗室資源,團隊聚焦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技術,成功優化“光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實驗參數,將轉化效率提升至82%。同時,針對農村地區秸稈處理難題,團隊研發出新型生物質炭制備工藝,可實現秸稈高效轉化與碳封存,相關成果已申請專利1項,并與菏澤農業合作社達成試點合作意向。
三、調研目標與預期成果
本次調研旨在構建“政府-企業-公眾”協同減碳模式,形成“技術研發-產業應用-社會推廣”的閉環路徑。團隊計劃基于調研數據,撰寫報告,提出因地制宜的減碳方案;實驗室成果將與企業合作進行中試,推動綠色技術產業化;此外,團隊將通過科普講座、新媒體傳播等方式,提升公眾對雙碳目標的認知與參與度。
四、活動支持與展望
本次調研得到廣西師范大學化學與藥學學院的全方位支持,學院副院長在中期總結會上強調:“青年學子應勇擔時代使命,將科研成果寫在祖國大地上。”未來,“綠碳先鋒隊”將持續深化實驗室研發,拓展跨區域合作網絡,并計劃聯合地方政府舉辦“碳中和創新論壇”,搭建多方對話平臺,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中國青年的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