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了解新時代影響下社區居民生活的變化,7月25日,山東理工大學管理學院融綠青東實踐團來到了東營市勝宏社區進行社會實踐,實地考察民生。
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們首先來到了社區服務平臺,也叫微平臺,社區中的各種事項都可以傳輸到這個平臺上進行記錄以及處理。社區中“三網融合”微治理服務,擁有全社區大部分地區的監控權限,可以時刻預防記錄突發事件,因為社區內老年人較多,老年人活動以及生活總會有各種方式的不便,而有社區監控就可以隨時查看情況,及時幫助有困難的老年人,居民在生活中有什么困難,也都可以把自己所遇到的事情上傳到智慧平臺上等待社區服務人員的及時處理。

圖為工作人員向實踐團成員展示工作流程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勇 攝
隨后,社區工作人員帶領實踐團成員們來到了垃圾分類小屋,學習并宣傳有關垃圾分類的知識。經過了解,雖然這個垃圾分類小屋已經建造了有兩年的時間,但是它并沒有達到社區工作人員所預期的效果,即“人人懂得垃圾分類,人人踐行垃圾分類”。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方面原因有很多:1.剛開始建造是從老年人開始宣傳,但因為老年人思維大都不再愿意學習,導致進展很慢,后來才發展到從兒童開始抓起;2.國家對于城市的垃圾分類管理還是不嚴格,垃圾分類好了,垃圾車來到社區還是一車把垃圾全部裝走,垃圾分類的效果實際為零。3.垃圾分類的意識在學校、社區、家庭中都應該灌輸徹底,而不能只靠社區來完成,學校、社區、家庭三合力應該共同為垃圾分類的完成而貢獻力量。為此勝宏社區在2020年6月舉辦了“垃圾分類添趣味,少年變身小衛士”的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活動,活動對象主要是少年兒童。為了使每個少年兒童從小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培養他們參與社區治理的責任感。這個活動不僅能讓孩子們體驗到與小伙伴一起學習與創作的快樂,還讓他們懂得了垃圾分類的意義。實踐團成員走在社區中還隨處可見孩子們的涂鴉畫。

圖為工作人員向實踐團成員介紹垃圾分類小屋使用問題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勇 攝
在了解完垃圾分類小屋之后,實踐團成員們又來到了勝宏社區的陽光里花園,聽工作人員講解,陽光里花園里休息游玩的大多數都是老年人,在這里會有人來給老年人免費理發、過生日會等等,都是常態化開展的,在這里能感受到勝宏社區居民們的一片安寧與祥和。
實踐團成員通過此次在勝宏社區實踐調研,感受到東營社區為“綠水青山”所做出的貢獻,這為其他地區綠色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垃圾分類小屋前合影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