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之鄉,水韻殷巷。”在殷巷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基地,隨處可見特色鮮明的標語。8月14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文法學院“語”你同行實踐隊實地走訪濟南市商河縣殷巷鎮,了解當地特色農業發展實況。實踐隊在實地走訪、親手勞作的經歷中受教育、長才干,在與當地支部書記和農戶的交流中感悟鄉村振興真面貌、真發展、真進步。
瓜果飄香,走近特色產業
走進逯家村,迎面可見的是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塑料養殖大棚,遠處樹立著風力發電風車。在這里,實踐隊員們見到了逯家村黨委書記張洪軍。張洪軍親切地向實踐隊員們問好,并帶領實踐隊員首先參觀了逯家村留蘭香產業展廳。
“留蘭香的種植經過了一家一戶單種單干到規模化,作為扶貧產業精準扶貧第一年就盈利1100多萬,我們就是要做一個沒有中的‘有’!”說起村里的致富產業,張洪軍格外自豪激動。在張洪軍的介紹下隊員們得知,留蘭香在殷巷鎮的種植面積已達1.2萬畝,是全國最大的留蘭香種植基地。其中以逯家村的種植模式與產業發展最為典型,并在2021年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逯家村的“鄉村情”可不止“留蘭香”,更有“瓜果甜”。大棚里,一株株葡萄掛上了沉甸甸的果實,張洪軍向實踐隊員們熱心講解了葡萄種植培育的相關知識,實踐隊員們也行走在綠葉之間,親手采摘下豐收的喜悅。
人才引進,體會鄉村政策
特色農業的發展不僅需要科學的培育方法與專業的種植技術,更需要積極的政策推動與合理的組織措施。將土地進行統一流轉,組織合作社進行統一種植、統一加工,是逯家村留蘭香產業的“致勝法寶”。
張洪軍還提到了逯家村產業發展的更多舉措:舉辦留蘭香文化節,吸引資金和技術,加強政策制度支持;開展“百名博士商河行”活動,積極引入相關專業人才,助力鄉村振興……一系列舉措為逯家村特色產業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華熙生物等知名企業已經與合作社進行了產品合作。“留蘭香作為天然香料,隨著時間的推移愈加柔、淡、雅。”張洪軍說到這里眼里帶著閃光,“在政策支持下,逯家村一定能夠一直像留蘭香一樣芬芳不衰。”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因此我們倡導‘新型農民’。”張洪軍說到。在逯家村,實踐隊員們還看到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積分超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換取積分,積分兌換好禮,促進文明鄉村的建設。“用激勵的方式發揮農民的主觀能動性,起到了春風化雨的作用!”實踐隊員呂皓月贊嘆說。
四楊莊園,深挖振興模式
桃樹長勢喜人,盡顯蓬勃生機,農民們正在忙碌地揀貨、打包……“語”你同行實踐隊還走進了殷巷村四楊莊園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這桃子又大又甜,汁水豐富!”實踐隊7名成員都沒“桃”過蜜桃的誘惑。
在種植大棚里,水靈靈的無花果與綠葉相映成趣。“不用洗,摘下來直接吃就行!”四楊莊園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自信地說著,同時摘下來幾個無花果給實踐隊員品嘗。在與工作人員的深入交流中,實踐隊員們得知,四楊莊園以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形式運行,吸引了全村420余戶村民入社,形成了全村參與的盛況。工作人員介紹說:“合作社大多數是掛靠,無實際形式,而莊園村民有地出地,無地出錢,參股分紅,充分提高了集體經濟收入。”“莊園通過合作社,讓村民人人參與,是鄉村實現村民共富的好途徑!”實踐隊員們趙致遠認為這是個助推鄉村產業發展的有效手段。
參觀過程中,實踐隊員們發現莊園大大小小的展板里展示了許多學生的照片,“我們非常希望能有越來越多像你們一樣的大學生能夠返回家鄉,我們也非常需要這樣的人才。” 殷巷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四楊莊園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廣軍說到。據了解,四楊莊園情系高考學子,已經舉辦兩屆“四楊莊園饋贈商河學子”活動。
四楊莊園的名字來源于村里四棵巨大的楊樹,2001年,村民們懷著古景情懷,將四棵楊樹在原址重新栽種,如今楊樹已經枝繁葉茂。“四棵楊樹或許就是殷巷在鄉村致富的道路上的象征,殷巷人不忘初心,未來也會像楊樹一樣,蓬勃發展!”實踐隊隊長陳騫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