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荔枝故事,增強文化自信 ——文學院青燁隊開展增城荔韻故事分享會課堂
“夏至食個荔,一年都無弊”。廣州增城是中國荔枝之鄉,作為增城的特色代名詞,荔枝與增城人之間也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講述荔枝故事,對于展示當地特色美食文化和弘揚文化自信有重要作用。8月7日上午10時,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團委青燁隊在派潭鎮大埔村文化活動中心“幸福小屋”內開設了增城荔韻故事分享會,通過講授和分享的形式深入了解古人與荔枝的淵源,帶領學生感悟增城人代代相傳的飲食特色,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助推當地特色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本課程共一課時,由文教組“蓮霧姐姐”——段潔擔任主講員,為學生們帶來豐富精彩的授課內容。
課程伊始,主講員通過趣味猜謎語引出了本次課程的主角——荔枝,從而介紹古人與荔枝的故事以及增城荔枝的傳說,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荔枝從古代的皇家貢品到現在千家萬戶的家常水果,折射出中華民族發展的千年脈絡。朝代的更迭和歲月的流變不改荔枝的本色,不管是當年何仙姑的飄逸傳說,還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曠世愛情,增城荔枝在歷史的長河中的地位顯而易見。主講員生動形象的講述,加深了學生們對荔枝的了解,也點燃了學生們的分享熱情。學生們紛紛舉起自己的小手,積極地分享自己還有家人與荔枝的故事。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荔熟和蟬鳴一樣,是嶺南的特色代名詞。廣州增城的荔枝宴,選用上等新鮮的荔枝精心烹制,風味獨特,極具嶺南特色。主講員從荔枝木燒鵝和荔枝鵝肝凍象拔蚌等特色菜品入手,通過以小見大的形式,將荔枝背后的文化意義直觀地傳達給學生,使學生以簡單輕松的方式領悟到荔枝不僅僅是增城的特產水果,更是發展成為了嶺南的飲食文化符號。
荔枝果殼平薄鮮紅,紋理雅致,剝開果殼,晶瑩碧透的果肉鮮嫩多汁,香氣清遠。課程接近尾聲,主講員采取積分獎勵的形式,鼓勵學生在本子上描繪荔枝的形狀,增強課堂的互動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學生拿起手中的畫筆輕輕勾勒出略顯青澀的線條,再涂上鮮紅的顏色,一顆顆逼真的荔枝便躍然紙上。至此,本次“犀荔故事”——增城荔韻故事分享會結束,主講員“蓮霧姐姐”鼓勵同學們在課后更進一步了解增城荔枝,發掘荔枝中傳承千年的嶺南飲食文化,綻放“美荔時代”的獨特光彩。
荔枝飄香,蘊含著嶺南的的飲食文化。深入了解荔枝與嶺南的源流,方能使得文化之“荔”代代相傳,綿延不絕。廣州增城的學生們在課堂上深化對于荔枝和荔枝故事的認識,更能在未來的實踐中把握這一特色文化符號,賡續文化血脈,提升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
撰稿人:李錦婷
初審:吳偉慧
復審:李浩文
終審:董光柱
來稿單位:共青團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委員會青燁服務隊
- 追隨歷史,探尋紅色基因
- 為響應“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的時代主題,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陜西理工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團委組建的“鄉村青
- 08-21 關注:3
- “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
- 為響應“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的時代主題,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陜西理工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團委組建的“鄉村青
- 08-21 關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