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親自謀劃“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推動萬千鄉村的美麗蝶變。二十年后再回眸,“千萬工程”不僅守護了綠水青山,也創造了金山銀山。為深入學習“千萬工程”在鄉村建設取得的成效,近日,中國計量大學標準化學院“豐標不凡”暑期實踐小隊前往義烏城西街道,沿著“望道信仰”和美鄉村精品線,通過實踐調研,探尋“千萬工程“實施以來義烏村莊20年來的發展與創新。

實踐期間,標準化學院“豐標不凡“實踐小隊從“紅色火種”分水塘村出發,沿途走訪何斯路村,七一村,最后行至“義烏經驗”橫塘村,對“千萬工程”在4個村的落地與實施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紅色火種”分水塘村依托“陳望道故居”紅色景點,按照全面保護、深度開發的總體思路,深入實施整村改造提升,加速推進“一街一居一房一館”建設。在村委干部座談會中,村支書張躍林說:“對照二十年前的分水塘村,如今的分水塘村煥然一新;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分水塘村,今年疫情放開以來已累計接待游客十萬余人次。而分水塘村將繼續深挖紅色基因,將紅色文化與徒步、露營文化相結合,以便吸引不同類型的游客前來。”

從分水塘村沿路而下,小隊來到了何斯路村。實踐小隊深入考察惠及全體村民的“產業+教育“的新農村發展探索歷程,從千萬工程初期關停養豬場的環境整治工作,到打通薰衣草的全產業鏈,到現在集教育、露營、馬場、名宿、攝影于一體的小綜合體。何斯路村做到了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將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從而踐行千萬工程的核心思想。實踐小隊還特地采訪了何斯路村支書何允輝,他表示,千萬工程,表面看是環境整治,實際是發展生態產業,做好生態效益的轉化,提升產業品質。如此,才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提出千萬工程的期望。

最后實踐小隊來到了橫塘公園——橫塘村舊址,2006年6月8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專程赴義烏考察調研,在城西街道橫塘村會議室,他系統總結并發表了義烏發展經驗。他感嘆義烏的發展簡直是:莫名其妙的發展、無中生有的發展、點石成金的發展。依據工作人員的講述,橫塘村原居民現已整體搬遷至現代化高層小區,而村中舊址也改造為如今的橫塘公園,最大的改變是曾經的小小村落,現在依托陸港物流園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也享受著千萬工程與鄉村振興帶來的新時代的幸福生活。在走訪參觀的同時,實踐小隊還對當地村民進行訪談,實地發放”千萬工程“調查問卷150余份。

沿著望道信仰線一路走來,“豐標不凡”實踐小隊的成員感受著歷史的變遷,同時感受到各個村莊都以自己的方式踐行“千萬工程”,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持續發展,堅定不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20年來,浙江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當年的戰略擘畫,一張藍圖繪到底,久久為功推進“千萬工程”。未來,相信義烏也將繼續推進鄉村振興,奮力譜寫出農業農村現代化義烏篇章。實踐小隊成員金嘉晨深有感觸的說:“在走訪過程中,我們充分體會到義烏鄉村新發展離不開政府與村民上下一心,奔赴共富的決心和熱忱。只有真正惠及到每一位村民才能不斷提升幸福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