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3 日,在指導老師韓鈺的帶領下,合肥大學青年志愿者聯合會 “童夢護航,關愛領航” 團隊于陡張小學持續開展 “三下鄉” 實踐活動。當日活動以 “課堂浸潤 + 實踐調研” 雙線并行模式展開,上午深耕趣味知識教學,下午啟動分組實踐探索,將教育幫扶與鄉村調研深度嵌合,構建起 “知識傳授 - 實踐體驗 - 文化感知” 的立體育人框架。
晨光微熹,團隊以互動教學模式開啟序幕。上午 8 時 30 分,趣味數學課堂率先登場。團隊隊員以趣味題目為引,以互動游戲為媒,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饒有趣味的問題探究。學生們全身心投入其中,思維活力得以充分激發,在愉悅的氛圍中提升了數學素養與邏輯思維能力。緊隨其后的手語課堂同樣亮點紛呈,隊員們以手勢為橋,帶領學生學習日常手語表達,通過情景模擬感受聽障群體的交流方式,在指尖舞動中培育同理心與包容心,讓愛與理解在無聲的課堂里靜靜流淌。
午后 14 時 30 分,留守校園的隊伍在手工植物拓染課堂中開啟自然與藝術的對話。隊員們帶領學生采集葉片花瓣,從植物形態觀察到圖案構圖設計,再到拓染技法實操,完整呈現傳統工藝的創作脈絡。孩子們在捶打葉片的沙沙聲中,將自然紋理轉化為獨一無二的布藝紋樣,既研習了非遺技藝的精髓,又在創意表達中感知自然美學的生命力,作品里躍動著草木清香與童真想象的交融之美。
與此同時,韓鈺老師帶領另一支隊伍踏上鄉村實踐調研之旅。首站抵達泗縣美好鄉村農耕文化陳列展覽館,館內展品如時光切片,勾勒出農耕文明的演進脈絡。從農具到現代農業器械,每件展品都在訴說著鄉土中國的生產智慧。同學們通過實物觀摩與講解員解讀,深度認知農耕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根脈價值,于器物年輪中觸摸到文明傳承的厚重質感。
隨后,調研團隊走進泗縣蕭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實地觀摩毛豆機械化加工全流程。自動化清洗線高速運轉,智能篩選設備精準分揀,數字化監控系統實時調度。在與技術人員的交流中,大家深入了解智慧農業如何賦能鄉村產業,清晰勾勒出科技助農的實踐路徑,為鄉村振興圖景注入具象化的認知維度。
行程最后一站是陸溝烈士陵園,團隊在九十五名無名烈士紀念碑前莊嚴肅立。通過聆聽烈士們在解放戰爭中英勇獻身的事跡,感悟革命先輩 “甘將熱血沃中華” 的赤誠情懷。這場沉浸式的愛國主義教育,讓紅色基因在緬懷中得以傳承,精神信仰在洗禮中更加堅定,成為行走的思政課堂中最厚重的一頁。
當日活動以 “趣學賦能” 與 “踏訪求知” 雙線并行,既讓鄉村孩童在多元課堂中拓展視野,又使實踐團隊在調研中深化對鄉村發展的認知。合肥大學學子以躬身實踐的姿態,將青春智慧融入鄉村教育與文化傳承的脈絡。接下來的實踐周期內,“童夢護航,關愛領航” 團隊將繼續以 “教育賦能 + 實踐調研” 雙輪驅動模式深耕細作,讓高校智力資源與鄉村發展需求實現更精準的對接,為鄉村教育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