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發展,運用數據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的信息技術進行的數字金融愈來愈成為當下發展經濟的重要手段。同時,結合對當前我國鄉村經濟發展方式的分析、對如何實現鄉村振興的思考以及對黨中央發布的相關文件的查閱,為更好的踐行二十大精神的要求,曲阜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數農”生巧實踐團于2022年12月28日開始在山東各地展開實踐活動,并通過此次實踐活動對現在鄉村金融發展方式及如何推進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開展方面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事先準備,未雨綢繆
知己知彼,方可百戰百勝。為更好的進行社會實踐,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浪等問題,“數農”生巧實踐團成員在正式開始社會實踐之前,通過相關文獻查閱,網絡查詢等方式,了解到:當前鄉村金融發展仍以傳統金融發展方式為主,少有數字金融。并且,我國長期以來的農村普惠金融體系薄弱,無法滿足鄉村振興產業發展需要,盡管目前情況持續轉好,但鄉村區域融資融資貴問題依然突出。同時結合習近平總書記今年二月在中央深改委第24次會議上指出的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的要求,“數農”生巧實踐團成員經討論決定,在銀行、社區、村委會、小微企業等地點進行實踐調查。
萬事俱備,大膽實踐
經過前期的充分準備后,團隊成員首先通過設置問題,網上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了大眾對數字普惠金融的態度及了解程度,然后隊員們充分發揮自身居住地優勢,每個人或單或雙前往自己居住地附近的銀行等相關地點進行實踐調查,并通過調查采訪了解到當前鄉村的傳統普惠金融發展方式服務成本高,面臨違約的風險大,同時受疫情沖擊影響,未來的發展形式不容樂觀。而數字普惠金融所具有的成本低、融資門檻低、觸達范圍廣、便利快捷、可以更好與鄉村業戶特色產業緊密結合等特點,可以較好的解決現在鄉村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從而實現百姓幸福,鄉村振興。另外,當前發展數字普惠金融還可以使鄉村產業發展更好的緊跟時代潮流;打擊非法集資金融、電信詐騙、網絡高利貸等,從而推動農村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營造良好法規環境;幫助貧困人口實現收入增加,幫助農村群體實現跨期消費等。但由于農村居民對數字普惠金融了解較少以及固守傳統思想等因素,導致數字普惠金融在鄉村振興中仍未發揮出其實際可發揮出的價值……通過調查所得的資料與見解,對于“數農”生巧實踐團調研的進一步開展有很好的參考價值,時間團成員們積極參與,認真記錄,通過采用比較分析的方法分類總結,并對總結進行一定的分析,為后期的實踐報告的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調研結束,總結分析
通過各地市廣泛的調研,結合前期成員們相關文獻的查閱,可以肯定的是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是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它不僅可以普惠百姓,也可以普惠國家經濟發展。目前,我國在銀行等涉及鄉村金融發展領域,逐漸提高數字金融的“出鏡率”,并盡可能的擴大數字金融可以涉及的范圍。銀行等則是通過設計專門的APP、創建公眾號等形式,來進一步推動數字金融,使數字金融盡可能的進入到居民的各個生活領域。
展望未來,前途可期
數字普惠金融的經濟發展方式能夠有效推動我國經濟發展,使我國鄉村振興實現更好地可持續發展。但毋庸置疑,由于數字普惠金融的實施還在路上,其在推廣上必然還存在一定的阻礙。一方政府要進一步加強數字金融的普惠力度,讓百姓感受到數字金融帶來的好處;另一方面,一,繼續大力普及推廣,讓數字金融意識存于百姓的腦海中,加大百姓對數字金融的,認同和理解,從而減輕數字金融發展阻力。“數農”生巧實踐團將著眼于現有的數字金融普惠方式,更進一步挖掘其可謂百姓帶來的益處,并以實際行動促進數字金融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