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智匯新港實踐隊在新港社區開展的“科普躍動童心探趣”系列實踐活動順利結束。此次活動以“理論普及+精神傳承”為核心,借助精神傳承、知識宣講、創意實踐、趣味互動幾大模塊,把前沿科技講解與西遷精神教育深度融合,在幾十余名社區兒童心中播下科學與愛國的種子。
一、西遷精神宣講:傳承紅色基因的歷史教育
西遷精神宣講作為首個板塊,以“一次特別的‘搬家’”為切入點,系統講解1956年西安交大從上海遷至西安的歷史。實踐隊通過老照片、地理示意圖等素材,闡釋1500公里遷徙中“愛國、奮斗、奉獻、創新”的西遷精神,對比西遷時期與當前的教學條件,具象化精神內涵。
二、知識宣講:前沿科技的通俗化傳播
作為理論普及核心的知識小課堂,圍繞“神奇的外骨骼”“妙趣仿生學”“機器故障診斷”三大主題展開。
在“神奇的外骨骼”課堂上,實踐隊員先以“鋼鐵俠盔甲”為引子,結合古羅馬戰士盔甲、小烏龜硬殼的對比,講解外骨骼功能;此后通過動畫演示、實物展示等方式介紹外骨骼機器人的工作原理,講解其在醫療康復、工業生產中的應用。“妙趣仿生學”環節以“自然啟發科技”為主線,隊員講解蝙蝠回聲定位原理如何啟發雷達發明,老鷹與飛機的流線型設計,講解仿生學起源與應用,并引用“魯班造鋸”故事增強理解。“機器故障診斷”課堂則更貼近生活,隊員用玩具車模擬故障場景,引導孩子們排查問題,同時穿插主題以“自行車掉鏈子”“臺燈不亮”等生活實例,類比“醫生看病”講解診斷邏輯,介紹振動傳感器、熱成像儀等工具。宣講過程中,隊員通過清晰演示文稿、視頻等多種方式、反復講解確保兒童理解,實現前沿科技知識的有效傳遞。
告訴孩子們“解決問題需要科學知識”。整個宣講過程中,隊員們始終保持溫和語氣,面對重復提問耐心重復講解,板書字跡工整,確保每個知識點都清晰易懂。
三、創意工坊:動手實踐中的科學啟蒙
作為理論宣講延伸的創意手工坊,通過“3D打印繪畫拼裝”“手工3D全息投影儀”“液壓挖掘機模型展示”三個項目,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深化理解,隊員們全程陪伴指導,展現出高度的責任心。
在3D打印繪畫區,孩子們自由創作,實踐隊員巡回指導,針對打印速度、材料使用等問題逐一示范,發現有孩子操作不當時,便彎腰手把手調整角度,輕聲講解。
“手工3D全息投影儀”制作現場,孩子們專注于折疊塑料片,隊員們分組協助,對動作較慢的孩子給予額外指導,用通俗語言解釋“光的反射”原理。“液壓挖掘機模型展示”環節,隊員們提前調試好所有模型,確保每個零件都能正常運作,講解時特意放慢語速,配合手勢演示,讓孩子們清楚看到“液體壓力如何帶動機械臂”,并鼓勵孩子們輪流操作,對操作不當的地方及時糾正。
四、趣味運動:協作互動中的精神延伸
作為實踐收尾環節的趣味運動會,以“兩人三足”“乒乓球傳遞”“拔河比賽”為主要項目,延續“知識+精神”的融合思路,在運動中強化團隊協作意識,展現隊員與孩子們的良好互動。
“兩人三足”項目中,隊員們提前演示綁帶方法,反復強調“步調一致”的重要性,告訴孩子們協作的意義。“乒乓球傳遞”環節充滿歡樂,孩子們用勺子托球奔跑,不時出現球掉落的情況,立刻撿起重來。隊員們在旁觀察,適時講解“慣性原理”,同時引導孩子們互相提醒“慢一點更穩”。拔河比賽中,實踐團隊與孩子們的較量傳遞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并關聯西遷時期的協作精神。
整個運動會過程中,隊員們始終保持耐心,在指導動作與處理突發情況,都展現出高度責任心。孩子們的積極參與與隊員的細致引導形成良好互動,讓運動不僅是體能鍛煉,更是精神教育的延伸。
五、實踐總結:精神與知識共筑育人實效
本次實踐活動以“理論普及+精神傳承”為主線,通過三大模塊的有機銜接,實現了多重育人實效。從策劃角度,將西遷精神融入科技宣講,讓孩子們既學到知識,又理解精神內涵,避免了理論普及的空洞化;意義延伸方面,覆蓋科技、歷史、體育等多領域,助力兒童全面發展。
實踐隊員表示:“孩子們的積極參與讓我們深受鼓舞,他們的提問也推動我們更深入思考如何將專業知識與精神傳承結合。”
此次實踐活動的結束,并非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正如西遷精神所倡導的“扎根西部、服務國家”,實踐隊員將繼續讓知識傳播與精神傳承相互促進,在更多孩子心中種下科學與愛國的種子,為培養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少年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