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全面學習了解非遺文化,讓更多非遺走進大眾視野。6月30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啟為創新團隊前往十堰市柏林鎮文化站,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草把龍燈展開調研。
千年龍燈的歷史淵源
“古人用龍須草編鞋,織蓑衣,也織出龍燈來呼喚四季平安”非遺傳承人官守華先生講解到。在明清時期,人們用龍須草織物遮風避雨,也用碩大的龍燈祈求平安。舞龍技術傳承至今,看過龍燈表演的觀眾無不被其碩大身姿,恢弘氣勢所震撼。巨大的草把龍燈里,蘊含著從古至今人們信神,敬神,向神祈求庇佑的古老風尚。根根龍須草,穿越了古人的物質生活,精神文化。為柏林鎮百姓帶來了平常幸福,精神寄托。如此威嚴,卻只有官守華先生在守護與傳承。老先生的孤獨堅守令人唏噓,其守護非遺的決心令人嘆服。
長龍飛舞的精神內涵
初見草把龍燈,15根長桿支撐著它巨大的身軀,龍頭輕起,口中含珠仿佛吞噬日月星空。怒目圓睜,巨大的壓迫感讓團隊成員由衷的驚嘆。靜物佇立便是如此,舞起龍來,豈不更讓人感到氣吞山河。官守華先生講解到:巨大的草把龍,需要舞龍者們通力合作才能舞動,不然很容易被龍燈壓倒?此坪唵蔚膿]桿動作,實則每一步都需要舞者揮汗如雨。草把龍的飛騰,更是持桿者們默契配合的成果。龍燈的精神內涵并不只有祭神,祈福。更重要的,是它所蘊含的中國古老的精神內核——團結,堅定,拼搏……其中的每一點,都值得身為青年的我們去感悟,去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