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基因賦能精神文明,代代相傳賡續百年薪火
今年寒假,我們踔厲奮發實踐團一干人于1月11日來到了呼和浩特市的烏蘭夫紀念館進行了社會實踐活動,為了深入了解當地的黨史紅色文化背景我們開始進行行程充實的探索之旅,于沉淀古老的歷史中感受身為中國人骨子里的紅色基因,于日新月異中感嘆紅色文化傳承和民族生生不息奮斗的史書傳奇。
我們先在烏蘭夫紀念館進行探訪學習,坐落于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新華街的烏蘭夫紀念館共設置了八個展廳和放映廳,生動詳實地展示了烏蘭夫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爭取民族解放,祖國統一,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建立的不朽功勛。從流淌的紅色光陰中,我們深深地為革命英雄者烏蘭夫而驕傲而感動而淚沾衣襟,在烽火流金的硝煙歲月中,在九一八事變日軍侵占東北三省中,在“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的侵華屈辱政策中,烏蘭夫同志不懼危險,及時根據國內斗爭新形勢以及中共西北特委書記王若飛同志的指示,將中共西蒙工委的工作重點立刻轉向在內蒙古西部建立黨的外圍組織、籌建包頭國際交通總站、做軍運工作等方面,深入積極不遺余力地暗地幫助革命勝利。同時,他也積極在蒙古族武裝“老一團”及抗日同盟軍第41軍中宣傳抗日、發展地下黨員,為黨和組織大量的建設性人才和交通聯絡型人才。在此之后,他在張家口參加了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成立大會、察哈爾御侮救亡成立大會、抗日御侮群眾大會,為宣傳抗日和準備建立抗日武裝也做了大量工作,在抗日戰爭爆發后,烏蘭夫同志更是奉命赴延安向毛澤東同志匯報內蒙古抗日斗爭情況,積極按照毛澤東同志關于依靠群眾、擴大抗日隊伍、團結和爭取上層人物抗日、培養蒙古族干部的要求,領導部隊地下黨組織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直至1988年12月8日,烏蘭夫同志世仍在為黨和國家事業奮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烏蘭夫60多年的奮斗生涯中,他始終向黨,始終向人民,他就像矗立在草原上的一座豐碑,永遠活在各族人民心中。
其后我們在烏蘭夫紀念館進行了路人訪談,深入調查了路人對紅色文化傳承的看法和紅色文化,通過采訪和詢問,我們了解到紅色文化雖然早已扎根于當代人的心中,但是其傳播的力度和廣度還遠遠不夠,對于紅色文化的傳承,大多數人都表示目前只能接觸其皮毛,其內在的精神基因也只浮于表面作為形式主義,紅色文化基因的傳承在當今也更呼吁實干精神和創新精神。在烏蘭夫紀念館的工作人員表示,未來紀念館的修繕工作會將紅色文化鑲嵌于旅游產業,同時紀念館也會推出一些有關紅色文化的文創產品,例如仿真英雄勛章,紅色大頭像人物筆記本。在推進旅游建設的同時,讓更多的紅色的文化潛移默化地融進每一個參觀者的心里。
通過歷時兩天半的考察和調查,我們一群小隊深深地為革命英雄的事跡而感動,百年黨史征程波瀾壯闊,紅色文化一脈相承,幾經風雨幾多磨礪,幾經坎坷幾經淬煉,幾回挫折幾回奮起,時代巨輪滾滾向前,我們這一行人也會歷經風浪終將前景可期,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