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鄉村教育之路,承燭火育人之業 (心得)
尋找鄉村最美教師心得
在我國1500多萬教師隊伍中,有這樣一個特殊群體,他們長期工作在山高谷深、閉塞落后的地方,默默堅守著為人師表的信念和職責,撐起了鄉村教育的藍天。他們有一個樸素的名字———鄉村教師。
當前有330多萬鄉村教師承擔著5200多萬鄉村中小學的教育任務,他們肩負著振興鄉村教育,實現教育強國,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的重要使命,可以說鄉村教師是決定鄉村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性因素。長期以來,鄉村教師身處艱苦的教學環境,經濟收入微薄,教學任務繁重,面臨著較低的社會地位以及巨大的生活壓力。盡管國家及相關教育部門紛紛出臺相應的舉措,然而受歷史、經濟發展水平
、辦學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鄉村教師的難題并未從根本上得到有效的解決。盡管如此,廣大鄉村卻師依舊能夠堅持職業操守,繼續在教師崗位上發光發熱,無怨無悔,用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汗水編織著無數農村孩子絢麗多彩的夢。究竟是什么鼓舞著一批批教師扎根鄉村教育,十年如一日,默默地付出和堅守?鄉村教師無私奉獻,甘為人梯的精神又是如何轉化成教師行為而作用于實踐的?他們身上具又有哪些不一樣的特質或品質?
湖北是教育大省,在中國教育指數的排行中,湖北居全國第7位、中部地區首位。到2019年湖北地區普通小學學校數為5405所,初中學校數為2080所,高中學校532所,大學130所,學校數量非常多。但是擁有這么多學校的湖北地區卻沒有幾所學校是在農村的,特別是高校,基本不會選在農村。這就體現了湖北地區農村的學生擁有的學習資源少之又少,他們無法享受到城市教育中發達的教育。這就體現了湖北地區城鄉教育存在一定差異,并且這個問題還未解決。為了搞清楚這些,我們開展了這次對于“最美鄉村教師”的尋訪過程。
在尋訪之初,我們通過交流討論確定了訪談的基本要點與問卷形式,隨后便發動全體營員返鄉進行尋訪。我訪問的是一名已有20多年的老教師,從交流中得知:他選擇成為教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他們那個年代,教師無論是從社會地位而言還是穩定性來看都是不錯的選擇,自己在還在讀書期間就已經確定了這個未來方向。當然,理想和現實總歸還是有所區別的,當自己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在各個鄉鎮奔走,終于完成當初那個走上三尺講臺的夢想時,也曾有過落差與懷疑。由于以往鄉村對于讀書的不重視,以及鄉土文化中存在的許多惡習,自己也想過是不是應該放棄教師行業,也有過改行考公務員的想法。但兜兜轉轉這么多年,回過頭來再看一看當初走過的這條“教師路”,自己也還是有很多收獲的,況且現在疫情期間,自己這個“老教師”過的還挺滋潤,也很是心滿意足了。其實在幾十年的執教生涯中,自己有過很多“跳槽”去更大平臺的機會,但最終還是因為各種原因留了下來;在自己所帶過的班級里,也基本沒出過什么特別大的問題。至于要送給現在的年輕教師什么話,倒也沒有什么特殊的:鄉村教師面臨的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大多數是留守兒童,有的是離異家庭子女等等,對于這些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愛好、不同思想情感的孩子,教師要做的事情很多,要了解每一個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努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心,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同時,剛來鄉村執教的年輕教師,也不必因為環境的不適而直接走人,再多堅持堅持,或許也會有不一樣的結果,當然年輕人多網大地方走走也是沒錯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作《贈鄉村教師》,詩云“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育利在當代,功在千秋。鄉村教師是鄉村社會的脊梁,燃起了鄉村的希望之火,也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棟梁人才。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廣大青年學生,應該要認清自己肩上的責任,不僅要有對獻身教育事業的一片熱忱,還需要有與艱苦環境作幾十載堅守的決心。
作者:湖師勤敏小隊實踐隊——杜金鑫 來源:尋鄉村教育之路,承燭火育人之業 ——基于湖師勤敏訓練營的暑期調查研究
- 教育薪火代代傳
- 教師是塑造青年一代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使命,培育著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為了更好地了解鄉村教師的教育工作,我利用假期
- 08-25 關注:2
- 尋訪最美鄉村教師心得
- 教育的本質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楊老師作為一名資深的鄉村教師,參與鄉村教育事業已
- 08-24 關注:0
- 嘔心瀝血教師心,一心向陽撒熱
- 三尺講臺育桃李,一方黑板成棟梁。教師隊伍是培育國家棟梁,傳播知識,引領一代又一代青年樹立遠大理想、報效祖國的主力軍,教師于每一
- 08-24 關注:2
- 即使默默奉獻也甘之如飴
- 鄉村教師是中小學教師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他們扎根農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為農村初期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
- 08-24 關注:2
- 關于最美鄉村教師的訪談心得
- 今古諸事,激蕩中流,宏圖待看新秀,“曲高未必人不識,自有知音和清詞”,我堅信鄉村教育的未來必定光芒萬丈、鄉村振興在不久的將來成
- 08-24 關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