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義。為了進一步親身感受新時代十年的偉大成就,我們以“返家鄉看鄉村發展,感中國近十年變化”為主題,在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縣、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云南省曲靖市羅平縣以及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等多地進行了社會實踐的專項調研。我們以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基層黨組織成員和脫貧攻堅集體進行了采訪,了解了黨的基層治理和建設成果。同時我們也進行了線下的實地考察調研,直觀感受了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親身體會了當地脫貧攻堅成就和近十年的發展與變化。
在羅平縣的老廠鄉,舍迫村錯落有致的坐落在大山的半山腰上,紅墻、青磚和藍瓦建造的一幢幢農居,在綠樹掩映和藍天白云的襯托下顯得格外醒目。3年前那個破舊不堪,一眼望去盡是低矮瓦房的村莊早已蹤影不見。原本泥濘的道路如今也變為了可供車輛行駛的水泥路。據貧困戶楊穩成介紹,三年前他家還是老式瓦房,墻體破敗,每到下雨天物理總會漏雨,時常充斥著一股霉味和潮濕。現在,在政府的幫助下,家里蓋起了新房,客廳里光線明亮,貼上了土紅色和粉色花片地磚上,買上了舒適的沙發,屋子收拾得干干凈凈。三年前村里的小學墻體泛黃,并未粉刷,操場也是普通水泥地面,上面全是泥巴,學校里就有一下籃球架和幾棵矮矮的柏樹。脫貧改造之后,學校煥然一新,外面刷上了紅白漆,建有小花壇。操場也換成了塑膠跑道,走近學校,看著孩子們在操場上跑來跑去,看著墻上那一張張黨的圖片。我們不僅感慨這就是時代的力量。
易地搬遷助脫貧,羅平縣馬街鎮阿西者村也成績斐然。阿西者村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昔日低矮潮濕,進風漏雨的土坯房讓這個村的村民吃盡了苦頭。然而在一年多的時間里,易地搬遷項目的實施,如今的阿西者村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按照統一建蓋標準,每一棟120平米,兩層,六個房間,還有獨立的廚房和衛生間,青瓦白墻,有序排列,讓人眼前一亮。修繕3個村級活動場所,新建村級活動場所6個、村(居)民小組活動場所13個;新建12個村級文體活動廣場。全鎮12個行政村、12個村級衛生室和13所完小已全部接通寬帶網絡。新建村級衛生室9個,建有一級甲等衛生院1個,醫用業務用房建筑面積2750平方米,每床達55平方米。
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縣大營子鎮,我們采訪了當地的第一駐村書記,在他主持工作的三年里村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就是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全村的百姓們在2020年就已全部脫貧,為國家的全面奔小康做出了一份貢獻。再者就是在黨建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原來的黨建工作在一些農村地區都形同虛設,但是在李叔叔的帶領下,黨建工作變得越來越扎實,許多問題能夠獲得解決,許多目標能夠得到落實,黨員為人民服務的責任意識也在不斷增強。之前的黨員大會,就如同領導來巡視,村民們殺雞宰羊的招待著,卻不能為老百姓做實事。于是李叔叔帶頭做出表率,提出要做實事,要解決問題,要為村民們服務,不能應付了事,在這樣良好的態度與作風下,村子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原先的破舊的辦公桌椅都換成了新的,重新蓋了會議室,許多人家的房屋都進行了裝修改造,改善了漏風漏雨不保暖等一系列問題。同時他還聯系了省里進行爭取,最終爭取到了三萬元的黨建經費,帶領著村民們建立了一個小型酒廠,老百姓們采摘的玉米和其他谷物都可以釀酒,酒糟還可以喂豬喂牛,牛產下來的糞便還可以種地,就形成了一個綠色產業鏈的循環,同時也能提高老百姓的收入,起到一個引領和示范作用。
本次社會實踐,我們通過走訪調研,深刻體會到了黨的基層治理和建設成果,看著家鄉的變化與發展,切實感受到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生動實踐,更加深了我們對對黨的深厚感情和堅定信仰。